摘要:《今昔物語集》是日本現存的最大的說話集,作為古典文學的重要存在之一的《今昔物語集》來說,它的語言以及文學的價值相當引人關注,對于該作品的構成﹑內容﹑意義在當今的文學界中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本文對于此作品進行了概述,以及對于此作品的相關學說進行介紹。
關鍵詞:今昔物語集;成立;意義
中圖分類號:I31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0-0000-01
《今昔物語集》也被稱為《今昔物語集》,是日本現存的最大的說話1集,共一千多則說話,也是日本古典文學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佛教的說話為主,也有一些世俗的說話。《今昔物語集》的文學價值還表現在與中國文學的各種關系上。《今昔物語集》分為天竺(印度)﹑震旦(中國)﹑本朝(日本)三個部分。天竺部分中的故事多出自于漢文佛典,震旦部分記述的是中國的文學典籍,本朝部分寫的是日本的一些佛教故事和世俗故事。作品中很有可能所有的說話是通過對出典的接受以及再展現而完成的。即使存在依據資料不詳的故事,人們也推測有各自的文獻資料的源頭存在。
《今昔物語集》是以宣命體的形式,以漢字為主、日語假名混合的表記方式記敘的,漢文的訓讀多采用反讀的形式,同時通假字﹑異體字也出現的比較頻繁,這也是該作品文體的一大特征。
關于《今昔物語集》的作者﹑成立年代均成立年代均無從確定,但從故事的內容、出場人物的年代推斷,該書應當成立于1120年以后。尤其是關于作者的爭議很大,有鳥羽僧正說、源俊賴說、源隆國說、寺院的多位書記僧集體編撰說等多個學說,至今還沒有定論。
關于《今昔物語集》的寫文章的構成均已「今は昔」作為開端「トナム語リ伝ヘタルトヤ」作為結尾的統一形式。該書分為三十一卷。卷一至卷五是天竺部分,卷六至卷十是震旦部分,卷十一至卷三十一是本朝部分。現存本中卷八﹑卷十八﹑卷二十一這三卷殘缺。《今昔物語集》吸收了到平安時期后期成立的說話文學的三大系統即佛教說話﹑歌物語和怪異說話整合而成的物語集。《今昔物語集》的特點是它的內容構成具有多樣性。其中有佛教說話,出場人物也有天皇﹑貴族﹑僧尼﹑官吏﹑學者﹑醫生﹑商人﹑武士﹑陰陽師等各個階層的人物,除了任務之外還有天狗﹑動植物﹑靈鬼也同樣活躍在文章當中。
天竺說話的部分主要敘說描寫釋迎從出生到涅磐這一生的佛法功德以及釋迎涅磐后印度教傳播的情況,雖然沒有專門設立世俗編,但是通過描寫釋迎出世之前的本生譚的譬喻譚的世俗故事、動物故事的描繪,就已經表現出從佛教說話逐漸向世俗說話展開的傾向了。
震旦說話的部分主要講述佛教傳到中國、弘法、造佛寫經的功德故事、諸佛的描寫﹑諸經的描寫以及世俗教養﹑因果報應的現報善惡譚﹑孝子譚以及三寶的靈驗功德譚等,并按年代順序描寫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唐玄宗等創始的中國秦漢的歷史,除了融有佛教思想外,也包含儒學思想在其中,比如孝養屬于佛教的范疇,但是孝子則是儒學的倫理觀念。在卷十“世俗”說話中,分醫術譚、音樂譚、學問譚等,涉及費長房、燕丹、莊子、孔子等世俗的說話。這顯然增加了世俗說話的內容,從一般概括性的說話,發展到特殊的個別性的說話,
對于震旦說話部分的主要的出典是《冥報記》﹑《三寶感應要略錄》﹑《孝子傳》等這其中依據唐朝永徽年內(655年)吏部尚書唐臨編撰的佛教說話集《冥報記》,為了勸善懲惡,但《冥報記》中有關世俗說話,主要強調“今”—用見聞的形式來記述,是以同時代的真人真實事為主進行創造,而《今昔物語》則主要強調“昔”這一說用傳承的形式來敘述,也就是說,根據編撰者的時代意識來編篡,有的是直接拿來引用,有的是根據意思來引用,也有的則是有意識地按漢為和用來加以進行適當改編。
本朝說話的部分明確地分為世俗部分和佛法部分兩類即佛法與世俗是互相對應的,不可分割的世界。
世俗部分則主要描寫高僧的智慧、僧侶的雜話、武士的曉勇、藤原氏族的逸聞、源平二氏之戰、俗界統治者、民間的宿報、盜賊、天狗靈鬼的怪異等惡行故事,頗具濃厚的民間色彩和世俗色彩。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加入歌物語、賽馬、相撲、管弦、醫術、詩歌等的技藝文學的說話等等。采錄了當時全國從俗界到法界的奇譚異聞,具有非佛教的特色。主要描寫對象不僅包括此前物語的上層貴族和皇室,而且還包含眾多日記文學、其他物語鮮見出場的地方豪族、武士、醫士、樵夫、農民乃至所謂地位卑微的社會各階層人物,還有許多超越自然靈性的妖怪和擬人化的畜類等,他們成為文學的主人公,拓寬了新的主題,特別是鬼靈譚、武士譚、惡行譚都是新穎的題材,同時展現了社會的世態,與佛法篇在文化意識上是存在差別的,大多說話含有教戒的意義。
日本世俗篇主要資料,是依據《江談抄》、《后拾遺和歌集》等,此外也以《伊勢物語》、《竹取物語》、《大鏡》等為出典的說話,還包括編著者搜集的庶民口頭傳說和人間喜怒哀樂的平凡說活,甚至還包括史實。
佛法部分主要記述從佛教到天臺宗、真言宗、南都諸宗的東傳;僧尼凈土往生;三大法會的緣起;日本弘法、東大寺等七座寺塔的建立;天狗異類;三寶加護;阿彌陀信仰;觀音地藏諸佛和《法華經》諸經的靈驗功德;現報善惡等因果報應諸譚。在講述佛教的故事中,從對引進佛教建立功勛的圣德太子到空海、最澄、鑒真等,都成為故事的主人公。主要資料依據《日本靈異記》、《三寶繪詞》、《日本往生記》等。
《今昔物語集》編撰的意圖是有為了歌頌三寶的尊貴以及教育民眾的說法,也有是編撰者自身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愛好而編集的說法等等,諸多說法不一,而根據今野達(1999)學者的研究來說《今昔物語集》的編撰是編撰者按照佛法的統一至上的原理,以社會的佛法為基點,把三寶的靈異以及因果報應的理性以說話的形式表現出來。
《今昔物語集》作為日本文學史上最大的說話集,無論對于日本的語言學還是文學的研究來說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日本的學者芳賀矢一(1913)曾說過“《今昔物語集》作為用國文寫成的最大最早的說話集應該被視為文學的珍寶”,大曾根章介(1984)也曾評價《今昔物語集》是“最高最大的杰作”由此可見它的價值。
注解:
①所謂的“說話”,即“講述”之意,進一步說,它是“神話,伝說,童話”等的總稱,相當于我國的神話傳奇的故事。
參考文獻
[1]芳賀矢一,『考證今昔物語集·序論』[M].日本:冨山房,大正二年.
[2]大曾根章介,『研究資料日本古典文學③説話文學』[M].日本:明治書院,1984.
[3]今野達,巖波講座日本文學と仏教第2巻因果[M].日本:巖波書店,1994.
[4]小峯和明,新日本古典文學大系《今昔物語集》[M].日本:巖波書店,1999.
[5]今野達校注,『今昔物語集』(一)解説新日本古典文學大系[M].日本:巖波書店,199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