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分析關鍵詞與主題詞、標題的詞語內涵與功能作用,將前者與后兩者進行比較,從而深入挖掘關鍵詞的詞類特征,即關鍵詞依賴于特定的論域,通過與主題內容及其他論域成分的語義關系確立自己在特定論域中的身份地位,向上具有闡釋性,向下具有統領性。
關鍵詞:關鍵詞 主題詞 標題 詞類特征
中圖分類號:R197.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0-0000-02
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關鍵詞,除了輸入搜索引擎以用于檢索文獻的關鍵詞索引語言之外,最常見的有兩種:一是學術論文中,位于摘要之下,正文之上,用以標識文獻主題內容的關鍵詞;二是作為語篇信息組織單位的關鍵詞。
無論從內容方面還是從形式方面,這兩種關鍵詞都與我們平時更為熟悉的主題詞和標題相類似。要探討三者之間的本質聯系和區別,就要從關鍵詞、主題詞和標題的詞語內涵與作用功能入手。本文試圖對關鍵詞同后兩者進行比較,從而進一步深入發掘關鍵詞的詞類特征。
一、關鍵詞與主題詞
(一)關鍵與主題
從“關鍵詞”和“主題詞”的詞語構成方式來看,它們都屬于定中偏正式復合詞,詞素分別是“關鍵”和“詞”,“主題”和“詞”,中心詞都是“詞”。偏正式復合詞的詞素之間的關系是“前一個詞素修飾、限制后一個詞素”,具體說來,又可分為表示性質、用途、領屬、程度等。[1]它們之間的邏輯基礎是通過前一個詞素的概念限定說明后一個詞素的概念,從而使被限定說明的后一個詞素概念。詞素“關鍵”和詞素“詞”,詞素“主題”和詞素“詞”之間具有前者限定、說明、修飾后者的邏輯關系,“關鍵詞”就是起到“關鍵”作用的詞;“主題詞”就是反映“主題”的詞。那么要辨析關鍵詞與主題詞的聯系與區別,首先就應該從區分“關鍵”和“主題”兩個修飾成分入手。主題“是作品內容的要素之一。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指作者通過描繪社會生活而展現出來的總貫全文的思想和情感;廣義指從一些具有相近意蘊的作品中概括出來的思想觀念,通常用于對文學作品進行歸類。比如‘母親主題’、‘生命主題’等。”廣義的主題概念還“指社會生活或現象的某一方面,如‘改革主題’、‘愛情主題’等。”[2]但無論是廣義的主題,還是狹義的主題,都是文章、作品、社會生活、現象的核心,是蘊含的一種基本的、具有抽象意義的思想、觀念、主張、態度和傾向等。
主題詞就是這種核心的、抽象的文本主題內容的具體語言形式。關鍵在《大辭海·語詞卷》中的釋文為:①鍵,亦作“楗”。閉門的橫木和加鎖的木閂。《老子》:“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②比喻事物中最關緊要的部分,對于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如關鍵時刻;關鍵問題。有關“關鍵”在其他辭書和著作中的釋義,也都與這兩個義項相近,只是語言表達不同。從這兩個義項,我們可以發現,“關鍵”最初的作用是關門和開門,這與其相應的英文單詞“key”的本義相近;后來,詞義逐漸擴大,產生了比喻義,這也與英文單詞“key”的詞義發展相同,都是指在事物中極為重要、不可或缺,決定事物的發展的因素。那么關鍵詞就是“關鍵”的詞,其所指就是在某一事物中起關鍵作用的要素、部分等,提供打開一扇門的鑰匙。
(二)關鍵詞與主題詞的關系
主題詞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就在于它能夠概括表達文本主題概念,直接指向文本的中心。關鍵詞是對表達全文主題內容有關鍵作用的詞語。關鍵詞與主題詞的關系就是闡釋與被闡釋的關系。關鍵詞的作用是對主題詞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詮釋入口。
一個文本可能有一個,兩個,甚至多個主題,每一個主題都能夠概括為一個主題詞。主題詞是對文本內容進行歸納,是文本內容的結晶。而每一個主題詞往往是由一個或若干個恰當準確的關鍵詞構成,分別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對主題詞作深刻而準確的闡釋。如果說主題詞是對主題內容的抽象化,那么關鍵詞就是將抽象化的主題概念再具象化、細致化。
文本、主題詞、關鍵詞三者的關系可由下圖表示:
文本主題 主題詞 關鍵詞1、關鍵詞2、關鍵詞3……關鍵詞n
文本主題提煉為主題詞,是閱讀理解文本主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所有的文本解讀活動都緊緊圍繞著主題詞而展開。另一方面,以主題詞為圓心,與各個關鍵詞的連線為半徑,形成了一個個的同心圓,對一主題詞為核心的演講內容進行深入剖析,從縱深層次和橫切面上對文獻的思想和內容進行深度解析。如《人民日報》2011年3月7日的一篇新聞寫到:
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舉行記者會
七大關鍵詞聚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本報北京3月6日電(記者陳星星)3月6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舉行記者會,主題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關鍵詞:擴大內需 ……
關鍵詞:通貨膨脹 ……
關鍵詞:農民增收 ……
關鍵詞:自主創新 ……
關鍵詞:新興產業 ……
關鍵詞:商業銀行 ……
關鍵詞:民營企業 ……
(《人民日報》,2011年3月7日)
這篇新聞報道的核心內容,也是這次記者會的主題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主題詞可以進一步提煉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記者將記者會發言人有關這一主題的發言內容概括為7個關鍵詞,以此來解讀這一主題,為讀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深度解析與會代表發言內容的切入點和關鍵所在。這7個關鍵詞將抽象化的主題概念具象化為一個個現實問題,共同發掘主題精華所在。
同時,“主題是作品所有要素的輻射中心和創作虛構的制約點”(《辭海》),主題處于限制和約束文本其他要素的核心位置,關鍵詞的選取自然也處于主題的控制范圍之內。這就決定了,關鍵詞只能是以主題詞形成的“主題概念”為指導,從以主題詞為核心的文本空間中提取出來的,即一組關鍵詞具有同一個主題意義,形成一個以主題詞為核心的話語場。主題詞與關鍵詞是一對一或一對多的關系。關鍵詞是由文本的主題內容決定的,主題詞限制了關鍵詞選取的文本范圍,關鍵詞補充了主題詞的具體指向。兩者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另外“關鍵詞”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升級為“主題詞”。將“關鍵詞”及其統領的文本單位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來看,“關鍵詞”就反映了文本的中心思想、主題內容,整個文本單位圍繞“關鍵詞”展開論述,那么,此時的“關鍵詞”就是這個文本的“主題詞”。相反的,一個“主題詞”一旦納入到特定的論域中,與其他具有同等身份地位的詞語發生平行并列關系,共同對另一個詞語進行補充、說明、解讀,那么,它就轉變成了一個“關鍵詞”,另一個詞語就是統轄它所處論域的“主題詞”。
二、關鍵詞與標題
“標題”是文章或作品的名稱,是文章或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漢語辭典》將其解釋為“標明文章、作品等內容的簡短語句。”《辭海》中對標題做了這樣的解釋:“標題是報刊上新聞報道和文章的題目。通常特指新聞的題目。標題以文章內容為命題依據,有提示報道內容、吸引并引導讀者閱讀理解、美化版面等作用。”從“關鍵詞”和“標題”所處的語篇位置與形式特征來看,“關鍵詞”和“標題”,都是處于正文上方,單列一行,有時居中顯示,字體和字號都與正文有所區別,以示區別。這就使很多人認為“標題”就是這個語篇的“關鍵詞”,“關鍵詞”就是用一個詞語來做語篇的“標題”。其實,“關鍵詞”與“標題”之間,存在的很大的區別。
“關鍵詞”與“標題”最顯而易見的不同表現在語言形式上的不同。“關鍵詞”一定是詞語,而“標題”的形式就多種多樣,可長可短,短則一字一題,長則一句話也可。而“關鍵詞”顧名思義,其語言形式只停留在“詞”的層面。
“關鍵詞”與“標題”的另一個最大的區別是,“關鍵詞”與“主題”的關系是緊密聯系,密不可分的。而“標題”與“主題”的關系卻較為松散,可以緊扣主題,也可以與“主題”相差千萬里。
但是,有的“標題”的語言形式為一個詞語,而且也突出的反映主題的內容,與主題息息相關,如一篇文章中的小標題。無論是語言形式,還是與“主題”的關系,都與“關鍵詞”極為相似,那么它到底是“關鍵詞”還是“標題”呢?為了表述方便,我們暫且將這種詞語形式的標題,稱為“詞語標題”。那么我們看到一個詞語出現在顯要位置時,是應該判斷它為“關鍵詞”,還是定性為“詞語標題”呢?接下來我們將著重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之所以被稱為“關鍵”詞,是因為它在某個時間或空間范疇內,對某一事物的存在、發展以及當人們與某一事物發生關系時起決定作用。也就是說,“關鍵詞”之所以具有“關鍵”的作用,是相對的,是由它與其他同處于同一時空范疇內的其他因素的關系而產生的。如果它脫離了這個時空范疇,離開了其他因素,那么它就只是一個普通詞語,是一個只具有理性意義的能指符號。因此,它的存在,必然受制于他者,具有相對性和指向性,此時,作為能指和所指結合體的“關鍵詞”,是通過其所指,也就是語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內容,與文本空間內的其他因素產生聯系的。
“詞語標題”具有一般標題的基本屬性,那就是“文章或作品的名稱”,是一個名字,是相對獨立而又客觀存在的文章或作品的組成部分。它一旦生成,無論是在什么樣的時空范疇之內,它都以這個“文章或作品的名稱”的身份而存在,并以書名號為形式標記顯現,成為了一個專名。在這個過程中,它的身份已經發生了變化,它已經成為一個單純的符號,隱匿了它作為詞語時含有的各種意義,作為能指符號的“詞語標題”,其所指是整個文章或作品,代表一個事物,而不再是事物的概念。“詞語標題”是通過符號形式與所處空間內其他因素發生關系的。
如《中國青年報》中“閱讀周刊”版面的“特別推薦”欄目,曾經推薦一本書,名叫《飯局》,而給出的關鍵詞,也同樣是“飯局”。這篇新聞是這樣寫的:
《飯局》
關鍵詞:飯局
請托辦事,聯絡感情,商場搏殺,權錢交易,凡有人處,就有飯局。在中國,有99%的事情是從飯局上開始,到飯局上解決,最后又回到飯局。而最能體現交際手段的,便是這飯局。“飯”與“局”被組合成一個詞,是古代文人對漢語及中國文化的一大貢獻。
李國征著河南文藝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中國青年報》,2009年10月13日)
“飯局”一詞,顯然具有雙重身份,一是這部著作的題目,二是這部著作的關鍵詞。作為題目的“飯局”,標明這部著作的內容,同時以題目的身份,指向整部著作或者整部著作的內容。我們會說,“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飯局》。”“《飯局》好不好看?”“《飯局》說明了什么現象?”等等。這里的“飯局”一詞,是一個書名,亦即專名,僅僅是一個符號,指代的是李國政著的一部書以及這部書的內容。而作為關鍵詞的“飯局”,卻是我們一般理解的詞匯意義上的宴會、聚餐,以及飯局上的各種應酬、禮節和相關事項。關鍵詞“飯局”給讀者閱讀、理解、分析書籍《飯局》提供了切入點和背景知識。但是,它一旦離開了《飯局》這部書的文本空間,它就不再具有這一重要作用,恢復它原有的身份,成為我們日常詞語庫中的一員了。
“關鍵詞”與“詞語標題”具有相同的語言形式,可是它們的功能卻是不同的。“關鍵詞”作為音義結合體而存在,其意義向上是指向一定的主題,存在于由特定主題限定的論域之內;向下是某一文本的闡述對象,并與其他同組的“關鍵詞”處于平行關系,“關鍵詞”存在于關系之中。而“詞語標題”,特別是“詞語小標題”的主要是“做一個文本的名字”,是一個象征性符號,指代一個文本,不具有詞語意義,不從屬于特定的時空范疇,具有相對獨立性。[3]
一個詞語,如果其形式是一個標題,其語義內涵又是文本的敘述重點,那么它可以是一個“關鍵詞”,也可以同時是“詞語標題”。這個詞語就具有了雙重身份,是同形異質的關系。當一個詞語消除了自身的詞匯意義,成為一個純粹的符號來指稱一個文本時,它就是“詞語標題”。如果它凸顯自身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用來補充、說明、解讀主題內容,概括所領屬文本的主要內容時,它就成為了“關鍵詞”。所以,“關鍵詞”與“標題”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符號,當它們具有不同的能指符號。
三、余論
通過對“關鍵詞”和“主題詞”、“標題”的進行比較,我們進一步論證了“關鍵詞”的語義特征,即“關鍵詞”依賴于特定的論域,通過與主題內容及其他論域成分的語義關系確立自己在特定論域中的身份地位,向上具有闡釋性,向下具有統領性。
參考文獻:
[1]宋均芬,《漢語詞匯學》,北京:知識出版社,2002.
[2]胡欣編著,《寫作學基礎(第三版)》,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9.
[3]夏征農,陳至立主編,《大辭海 語詞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