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疼痛沖擊波治療儀配合推拿與單純推拿治療KOA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比較。方法:從KOA患者中選取73名,隨機分為單純推拿組和沖擊波配合推拿組。分別將兩組治療前后的臨床療效、疼痛評分及膝關節活動度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單純推拿組有效率N83.33%,沖擊波配合推拿組有效率為94.59%;兩組治療后疼痛評分及關節活動度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1),且沖擊波配合推拿組對疼痛及關節活動度改善更為顯著(P<0.05)。結論:疼痛沖擊波治療儀配合推拿對于KOA的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且明顯優于單純推拿治療。
關鍵詞 膝骨關節炎 疼痛沖擊波治療儀治療 推拿治療
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fis,OA)是從關節軟骨起病,影響整個關節結構,包括軟骨下骨、韌帶、滑膜、關節囊及關節外肌肉,最終因關節軟骨全部脫失而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的一種疾病。骨性關節炎是老年人關節疼痛和致殘的主要原因,而骨關節炎以膝關節最常發生,我國60歲以上者膝骨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fis,KOA)發病率高達49%。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本病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嚴重影響著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問題。近年來筆者應用疼痛沖擊波治療儀配合推拿治療KOA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臨床療效觀察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全部病例均為中日友好醫院中醫按摩科2010年1月-2010年9月門診患者。從中選取KOA患者73例,隨機分為單純推拿組和沖擊波配合推拿組,其中單純推拿組36例,男13例,女23例;平均年齡48.6歲;病程最短32天,最長20年。沖擊波配合推拿組37例,其中男15例,女22例;平均年齡為47.9歲;病程最短34天,最長19年。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符合2003年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起草的《骨關節炎診治指南(草案)》所推薦的美國風濕病學會1995年的診斷標準。且年齡在20-70歲;運用本療法期間未采用其他治療手段。
1.3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的患者。②孕婦或哺乳期患者。③有骨折、結核、腫瘤、膝部皮膚破損及有精神疾病者。④有膝關節手術治療史者。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版本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數據以(X±s)表示,均值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為有顯著性差異。
2治療方法
2.1單純推拿組治療方法推拿手法參照《推拿學》,具體方法為:第一步:患者仰臥位.先以滾法施術于大腿股四頭肌,重點在髕骨上部,約3分鐘,并按揉鶴頂、血海、梁丘、伏兔等穴,每穴0.5分鐘。第二步:以按揉與彈撥法交替作用在髕韌帶、內外側副韌帶,重點在鶴頂、內外膝眼、陽陵泉、血海、梁丘等穴周圍進行治療,并提拿髕骨,約5分鐘。第三步:患者俯臥位,以滾法施術于大腿后側、胭窩及小腿后側約5分鐘,并按揉委中、承山穴。第四步:患者仰臥位,屈髖屈膝,術者一手扶按患側髕骨,一手握持小腿遠端,作屈膝搖法,配合膝關節的屈伸、旋轉等被動活動,約3分鐘。第五步:術者于患者患膝周圍施擦法,以透熱為度、結束手法,約2分鐘。手法操作時間共20分鐘。
2.2沖擊波配合推拿組治療方法本組在推拿治療后使用疼痛沖擊波治療儀治療,推拿方法同單純推拿組。器械采用北京國瑞輝煌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GR-TT疼痛沖擊波治療儀。按照疼痛沖擊波治療儀的操作步驟嚴格執行,每次20分鐘。
2.3療程兩組每周均治療3次,10次為1個療程,觀察一個療程治療前后患者主要臨床癥狀、體征以及生活能力的變化。
3臨床療效觀察
3.1觀察方法
3.1.1療效標準:參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臨床治愈:膝關節腫脹、疼痛完全消失,關節恢復正常;顯效:膝關節疼痛明顯減輕,腫脹基本消失,膝關節功能明顯改善;好轉:膝關節疼痛有所減輕,關節功能有所改善;無效:膝關節疼痛腫脹無減輕,關節功能無改善。
3.1.2疼痛評分(VAS)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制定的臨床疼痛的測定視覺模擬標尺法(VAS)。0分:0cm,無痛,無任何疼痛感覺;2分:1-3cm,輕度疼痛,不影響工作、生活;4分:4-6cm,中度疼痛,影響工作,不影響生活;6分:7-10cm,重度疼痛,疼痛劇烈,影響工作及生活。病人根據自己的痛覺在一長為10cm直線的相應位置垂直于該直線作標記,治療前及治療后均由病人畫明疼痛所在的位置,最后由醫生給患者評分。
3.1.3膝關節活動度的測量:使用關節角度測量器測量,評分標準為:每5°=1分。
3.2觀察結果
3.2.1臨床療效:單純推拿組有效率(包括痊愈、顯效、有效)為83.33%,沖擊波配合推拿組有效率為94.59%(見表1)。研究結果發現疼痛沖擊波治療儀配合推拿治療KOA較單純推拿具有更好的臨床療效。

3.2.2疼痛評分比較:兩組治療后疼痛評分均較治療前有顯著降低(P<0.01),說明兩組對于治療KOA的疼痛均有明顯改善作用;兩組治療前疼痛積分比較差異未見統計學意義,治療后疼痛評分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其治療前后差值(即疼痛的改善程度),沖擊波配合推拿組明顯大于單純推拿組(P<0.05),說明疼痛沖擊波治療儀配合推拿治療KOA對疼痛改善作用較單純推拿更為顯著(見表21。
3.2.3膝關節活動度比較:兩組治療后膝關節活動度均較治療前有顯著改善(P<0.01),說明兩組對于治療KOA的關節活動度均有明顯改善作用;兩組治療前膝關節活動度比較未見明顯差異(P>0.05),而治療后膝關節活動度沖擊波配合推拿組更為顯著(P<0.05,說明疼痛沖擊波治療儀配合推拿治療對KOA患者的膝關節活動度改善較單純推拿更為明顯(見表3)。
4討論
疼痛沖擊波治療儀是利用其液電效應產生的沖擊波經聚集后進人特定的部位,通過沖擊波能量對人體內部組織產生的物理和生理效應,達到治療目的。其主要作用有以下4點:1)機械振蕩作用和壓力差效應,可以松解關節和軟組織的粘連;2)刺激活化細胞,改善紅細胞的吸氧功能,加速微循環,提高代謝,促進軟組織的修復;3)空化效應不僅可以造成部分細胞壞死,誘發成骨細胞移行以及新的骨組織的形成,還是打通生理性關閉的微血管、松解關節軟組織粘連的有利因素;4)鎮痛作用:沖擊波使受沖擊部位組織微循環加速,改善局部組織血液循環,并對痛覺神經感受器過度刺激,使后續向心沖動無法傳遞,從而緩解疼痛。一些學者認為沖擊波能夠通過提高痛閾來使疼痛減輕或緩解。利用以上原理,沖擊波治療儀目前已應用在肩周炎、網球肘、足跟痛及足底筋膜炎和末端病等疾病的治療上,療效比較滿意。但文獻中鮮有用于KOA治療的報道。
KOA是中老年人易患的一種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疾患,臨床以膝關節疼痛和關節活動障礙為主要表現,治療上以緩解膝關節疼痛和適當改善膝關節功能為目標。沖擊波發出的震波可以通過體液和組織到達患處,起到治療作用,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法。如果疼痛部位比較集中,應用沖擊波會有較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粘連嚴重,則除沖擊波外,必須加上其他的治療方法,方能松解全部粘連,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推拿具有舒筋活絡,活血化瘀,松解粘連,滑利關節的特點,因此沖疼痛擊波治療儀配合推拿手法可以相互補充,緩解膝關節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明顯提高了KOA的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也證明了,疼痛治療儀配合推拿較單純推拿治療KOA療效更為顯著,具有進一步推廣及研究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