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痛經是婦科的常見病之一,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婦女月經期或月經前后出現以下腹疼痛為主要癥狀的病癥。中醫將本病辯證分為五型,據臨床觀察分析,寒凝血瘀型痛經的發病率最高。對于本病的治療,目前主要以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為主,雖疼痛可暫時緩解,但需周期服藥,且副作用較大。筆者將八把半鎖療法中開紫金鎖的方法運用于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治療中,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60例觀察病例均來自我院門診,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病例一般資料見表1。
兩組病例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明顯差異(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中醫診斷標準參照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醫婦科學》第1版擬定: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熱痛減;月經或見推后,量少,經色黯而有瘀塊;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脈沉緊。
1.3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婦產科學》第7版擬定:臨床表現為疼痛多自月經來潮后開始,最早出現在經前12小時,以行經第1日疼痛最劇烈,持續2-3日后緩解,疼痛常呈痙攣性,通常位于下腹部恥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內側,可伴有惡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癥狀,嚴重時面色發白、出冷汗等,婦科檢查無異常發現。
1.4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為16-30歲的女性,月經周期在21-35天,病程在半年以上,知情同意且配合治療。
1.5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和納入標準;②合并有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③準備妊娠的婦女;④過敏體質或有出血傾向的患者;⑤1個月內使用過預防或治療痛經的藥物。
2治療方法
2.1治療組患者均在月經前1周開始治療,每日治療1次,每次15-20分鐘,月經來潮時停止治療,1個月經周期為1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八把半鎖療法是推拿中的絕技,臨床上多用于治療跌打損傷中的忽然昏仆、不省人事、兩手握固、牙關緊閉、脈象有力、肢體強痙等屬邪盛氣實的閉證,在傷科病癥中也應用廣泛。“鎖”存在于人體的特定部位,主要是由青龍鎖、返魂鎖、紫金鎖、白虎鎖以及總鎖組成,其中前四鎖左右各一把,共八把,加上總鎖半把,“八把半鎖”由此而來。
紫金鎖定位:左右各一把,位于臍下兩側腹直肌下段,相當于足陽明胃經之外陵與大巨穴之間。民間稱為吊筋的便是此鎖。
(1)患者仰臥,全身放松,醫者立于患者右側,由上而下掌按揉臍部兩側足陽明胃經3~5遍,力量由輕到重,逐漸深入,每側按揉約3分鐘。
(2)醫者右手掌心置于一側紫金鎖行振法,振動頻率約500次,分,每側操作約2分鐘。
(3)醫者彈撥臍下腹直肌外側緣,每次操作約2分鐘,再用拇食兩指(大拇指羅紋面與食指指側)同時拿住紫金鎖,持續約5秒后放開,反復操作4-5次。
(4)醫者直擦腹部足陽明胃經,橫擦外陵、大巨穴,以透熱為主,操作約3分鐘。
2.2對照組患者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規格為每粒0.3克,由珠海潤都明彤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6822。患者于經前三天開始服用,1天1次,1次1粒,直至月經第3天。1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3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參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發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擬定:治愈:行經少腹疼痛及伴隨癥狀消失且連續3個月經周期未復發;好轉:行經少腹疼痛及伴隨癥狀減輕或消失,但不能維持3個月;無效:痛經無任何改善。


3.2疼痛程度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觀察痛經的改善程度:0分為無疼痛;1-3分為輕度疼痛,可以忍受,不影響休息;4N6分為中度疼痛,影響休息;7-9分為重度疼痛,影響食欲和睡眠;10分為極度重度疼痛。
3.3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l7.0統計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3.4結果經統計學處理,治療組與對照組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4討論
原發性痛經又稱功能性痛經,婦科檢查盆腔多無明顯的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與月經時期子宮內膜前列腺素(PG)含量增高有關,患者子宮內膜和月經血中PGF2a含量增高,引起子宮平滑肌過強收縮,血管攣縮造成子宮缺血從而導致痛經。本病中醫屬“經行腹痛”的范疇,多因勞傷氣血或感受風寒之邪氣,客于胞宮,損傷沖任之脈而致。中醫將痛經辨證分為五型,臨床上以寒客胞宮,瘀血阻滯氣血不通最為常見。對于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治療,目前臨床大多采用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疼痛雖可緩解,但病情容易反復,需周期服藥,且非甾體抗炎藥存在諸多不良反應,如消化不良、惡心、厭食、腹瀉等,嚴重時有胃出血、胃穿孔的危險。
八把半鎖推拿療法是民間治療急癥的特色手法,是人們長期與疾病斗爭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八把半鎖存在于人體的特定部位,同經絡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紫金鎖位于足陽明胃經之外陵與大巨穴之間,同時也是足三陽的必經之處,在民間牙關緊閉、口不能言者必開此鎖。脾胃乃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其經多氣多血,開紫金鎖可以加快脾胃的運化、促進氣血的運行,同時刺激足三陽有助于激發人體陽氣,散寒通凝。婦人經水為血所化,氣行則血行,血行則經水暢通,對于寒凝血瘀型痛經,開紫金鎖可以起到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從西醫的角度分析,紫金鎖所在部位的是腹主動脈與髂總動脈的分支處,髂總動脈的分支髂內動脈是盆腔動脈的主干,手法的刺激以及所產生的熱效應,可以增加子宮組織的灌流量,促進其血液循環加快,從而減少了血液中致痛物質PGF2a的堆積,緩解子宮平滑肌的痙攣,改善子宮缺血缺氧的狀態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臨床觀察表明,運用開紫金鎖的方法治療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患者疼痛得到明顯改善,且治愈率明顯優于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治療,本法操作簡單、無需依賴外源性藥物的刺激,完全無副作用,值得在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