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從分析北師大版高中數學新教材的內容特點和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出發,談了對新教材的若干學習體會,以及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的反思,并對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總結了新教材教學取得的成果。
關鍵詞: 高中教學新教材 教學體會 教學成果
宿州市新課改試驗剛剛開始,數學學科統一使用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以下簡稱北師大版)。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深深地感受到新教材的編寫有鮮明的特點,從知識、能力、情感這一條主線來看,內容比較新穎,使學生在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發展邏輯思維,提高應用能力,培養全面素質,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整個教材貫穿了“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有所用”的教學思想。
一、對北師大版高中數學新教材的簡要分析
1.新教材內容的體系和編排。
北師大版高中數學新教材內容有必修1—5,選修1—4系列。新教材在保證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基本能力培養的前提下,刪減了舊教材中次要的、用處不大的,而且學生接受有困難的內容,適當降低了教學要求。明確提出了四大板塊的數學知識:代數;幾何;概率統計;微積分初步。基礎知識不再局限于數學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公理、定理,由此反映出來的數學基本技能及數學思想方法也界定了在基礎知識之中,它是顯性知識中蘊含著的隱性知識。新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強調了問題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反思交流等研究性學習過程。另外,還專門安排了“課題學習”和“探究活動”。注重了知識的連貫性、整體性、統一性、層次性。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適時引導學生探究,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
2.新教材在培養學生能力上的要求有新的變化。
新教材要求培養學生六大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探究能力,數學建模能力,數學交流能力,數學實踐能力,數學思維能力。與老教材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相比,一是名稱變化,將“邏輯思維能力”去掉“邏輯”二字,改為“思維能力”。這一改動擴大了思維能力的范疇,把過去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合并為思維能力,提高了對思維能力的要求。二是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課本中的課題學習及探究活動以常見的實際問題為例,說明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加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體會
筆者結合對新教材的教學實踐,把教學體會進行整理和歸納,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認真學習新教材,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與認識是推進教學改革和實現教學目的的關鍵。如果一個教師對新教材內容不熟悉,特別是對新教材的知識體系不甚了解,那么他就無法弄清楚教材編寫的意圖及想要達到的目的,從而在教學中消極應付,新課程方案也就很難得到貫徹和實施。因此,我們在學習每個模塊之前,都必須認真學習《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有關要求,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有的放矢地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和調整。符合學生具體情況的我們可以參考,不符合的我們可以完善或者進一步改組教材,甚至自己重新進行教學設計,對教學內容做整體研究,參考有關資料和其他老師的教學建議,設計好教學內容。
2.教學方式的切實轉變。
北師大版高中數學新教材十分重視“問題情景設疑”及“問題拓展”的設計,以“問題”或實例引入,知識的形成過程往往是在“想一想”、“議一議”、“做一做”中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完成的。這樣一來,學生的主體性被充分調動,而教師成為教學內容的組織者、思維形成的引導者、能力培養的促進者和課堂活動的參與者。這樣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發展,素質不斷提高。
3.高中數學新教材的教學要求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
在數學新教材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展示數學的動態性,為抽象思維提供直觀形象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主動性、獨立性。例如在進行《圓錐曲線》的教學時,運用幾何畫板和多媒體演示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生成過程及其立體圖形中點、線、面的位置關系,是非常直觀清晰的,學生將會對三種圓錐曲線的定義理解得更為深刻,點、線、面的位置關系更加明了,因此用好這一教學工具,可以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圓錐曲線及空間圖形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進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當然,所有的這一切,僅靠教師做幾個數學教學課件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在平時教學中,注重數學教學與多媒體的有機結合。
三、運用新教材取得的教學成果
1.產生了互動型師生關系。
在實施北師大版高中數學新教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同時倡導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努力做到分層教學、分類指導,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師生關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教學中,我們不讓學生去等待知識的傳授,而是讓他們基于自己與世界相互作用的獨特經驗去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通過告之他人以修正自己的認知經驗。教師要把學生當做真正的教育主體,以學生為出發點和歸宿。在課堂教學中,實行民主的教學和管理方式,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求異創新、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教學中要敢于“放”,讓學生充分動腦、動口、動手,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數學學習。
2.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
在“問題情景設疑”及“問題拓展”的設計中,引入“問題”或實例,讓學生考慮數學在現實生活與其他學科的應用,同時又涉及數學學科中的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法。我們以數學知識為載體,學生在獲得課本知識的同時,親自體驗了知識發生的過程,獲得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教學中我們還設計具體的教學情境,誘發學生探索數學本質的動機和欲望,進而促進知識的升華。例如:借助“比較分析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有關的數學概念,而且能使學生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3.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北師大版高中數學新教材提供了豐富的閱讀材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使他們從數學的發展足跡中獲取了營養和動力,全面地感受到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
當然,北師大版高中數學新教材中也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瑕不掩瑜,我們要用正確的態度看待這些問題。應該承認,北師大版高中數學新教材給我們提供了全新的教學理念,這些理念對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和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王剛.淺談高中數學新教材的優化使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9,(07):68.
[2]王海勇.高中數學新教材課堂教學研究[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06):62-63.
[3]阮宏忠.高中新教材與學生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32):78-79.
[4]楊朝宗.對高中數學新教材教學的幾點認識[J].考試周刊,2009,(32):49.
[5]何立恒.正確認識與實踐高中數學新課程[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09,(10):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