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
美國政府非常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聯邦政府設有教育部和教育辦公室,但各級學校均由各州和地方管理。美國教育的指導原則是“人人有機會受教育”,“每個公民都要盡可能地接受最好的教育”,但這一原則卻從未完全遵循過。美國的高等教育十分發達,全國有2000多所各種類型的大學和學院。有些大學規模很大,在一個校園里就有2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加利福尼亞大學擁有10萬以上的學生。在大學里有四分之一屬私立大學,其中最著名的有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等。大學一般都是綜合大學,下設幾個學院。有些大學還有專業學院,如醫學院、牙科學院、法律學院等。大學的課程設置比學院廣泛,內容也比較深。學年一般是34周,分成2個學期或3個學期。學生的主要假日是感恩節、新年和圣誕節等。學生畢業可獲得學士學位。在研究生院攻讀1年或2年可獲得碩士學位。碩士生攻讀2年或3年可獲得博士學位。在美國還設有博士后學位。
二、體育運動與娛樂
美國人喜歡體育運動。主要運動有棒球、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高爾夫球和游泳等。棒球被稱為美國的“國球”,是美國人最喜歡的運動,每年有1.4億人觀看棒球比賽,全國約有85000多個青少年棒球隊。足球是大、中、小學學生都喜歡的運動之一,幾乎每個學校都有業余足球隊,大城市還有專業足球隊。籃球和排球是冬季室內最好的運動。美國的游泳運動比較普及,游泳場、室內游泳池不僅數量多,設備也十分精良。此外,還有些娛樂性的運動,如賽馬、劃船、滾木球、劃水等。許多人在業余時間釣魚、爬山、狩獵。還有的人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愛好搞集郵、攝影、刺繡、園藝等。
三、音樂和電影
美國最早的音樂是教堂音樂。美國獨立后,大批的移民帶來了歐洲的音樂。1842年美國成立了第一個交響樂團——紐約交響樂團。內戰以后,出現了更多的音樂團體和交響樂團,如大都市劇院、芝加哥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和費城交響樂團等。專門培養音樂人才的音樂學院也相繼成立。中、小學開設音樂課,普及音樂教育。美國電影事業早有發展,在本世紀初得到了普及。早在1911年好萊塢就有“電影城”之盛譽。1915年拍攝了第一步無聲故事片《一個國家的誕生》。著名的喜劇演員、導演卓別林又拍了無聲喜劇片。接著許多制片廠相繼成立。1928年出現了有聲電影,使電影風格煥然一新。30年代好萊塢電影音樂有了新的發展,許多兇殺、格斗等驚險影片問世。但好萊塢的電影多為愛情、傳奇片,其中最著名的有《飄》。60年代以后,美國電影仍保持了它的主要傳統,如《亂世佳人》、《音樂之聲》和偵探片等都受到了大眾的追捧,一直延續到今天。
四、美國文學
美國文學的歷史很短,大約20年。但是它的發展正像美國經濟發展一樣,是令人矚目的。許多著名作家已赫然立于世界文壇之上。美國的小說始于華盛頓·歐文,由于他是美國獨立戰爭后第一個獲得國際聲譽的作家,因而有“美國文學之父”的稱號。繼歐文之后,出現了一批浪漫主義小說家。奈森尼爾·霍桑是美國19世紀上半葉浪漫主義小說家的主要代表,《紅字》是他的代表作。馬克·吐溫是美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之一,也是杰出的幽默、諷刺作家。他一生寫了許多中、長篇小說,如《競選州長》、《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等。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美國民族特色。他的小說有的洋溢著輕松的幽默情趣,有的充滿著憤怒和諷刺,是美國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20世紀以來,美國有11位作家先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五、家庭
美國家庭多屬“核心家庭”,家庭成員只有三四人,父母和一兩個子女同住。子女成年即獨立,婚后組成新的家庭,不與父母同住。青年人戀愛、結婚完全屬個人私事,父母一般不干涉。青年人戀愛比較自由,隨時都可以解除戀愛關系,并不受任何輿論的譴責。婚后夫妻雙方權利平等,共同承擔對家庭的責任。但婦女在政治、經濟上的低位仍然是低下的。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婦女一直在為爭取婦女解放而斗爭,她們要求機會均等,同工同酬。多數美國家庭已達小康水平。中等家庭年收入不少于3萬美元。一般家庭都有洗碗機、洗衣機、烘干機、電冰箱、電視、地毯和吸塵器等家電。40%的已婚婦女參加工作。白人和黑人家庭收入相差懸殊,黑人家庭比白人家庭收入約低百分之40%。
六、處世態度
美國人的社會地位在外表上的區別是很小的。從衣帽風度上很難看出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或職業。美國人一般不掩飾自己的弱點,對別人的贊揚也常常表示出一種謙虛態度。他們喜歡自由自在,不愿受拘束。美國人贊揚“自己動手”的精神。即使很有地位、很有錢的家庭一般也不雇傭人。把不依靠別人,自己動手,自我服務看做是光榮的事情。少年兒童在中、小學就受到這方面的教育。
在美國流行著這樣一句俗語:“每個牧童都可以當總統。”美國人很崇敬自我奮斗的精神。不管原來的出身、地位如何低下,通過奮斗獲得成功就會受到人們的普遍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