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通過對秦皇島鄉村生態旅游現狀進行調研和分析,結合秦皇島市地理、人文優勢,提出了符合秦皇島鄉村生態旅游的開發模式。
關鍵詞: 秦皇島 鄉村生態旅游 開發模式
1.前言
“生態旅游”一詞最早是由學者赫克特在1983年提出的,原意是指在強調某種教育目的的基礎上到那些相對受到較少干擾和污染的區域進行自然旅行[1]。生態旅游所強調的基本原則主要體現在:(1)不以破壞環境為基礎;(2)以親近自然、感受自然、熱愛自然和接受大自然教育為基本內容和特征;(3)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都是生態旅游的重要內容。基于“生態旅游”概念發展起來的鄉村生態旅游主要是在可持續發展觀念指導下,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鄉村旅游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旅游方式。同時鄉村生態旅游也是一種經濟活動方式,利用鄉村獨特的自然資源和環境,以鄉村獨特的人文生態環境為吸引物,在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引導下,強調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和諧,在旅游活動中融教育、觀光、游覽、休閑、度假、考察、體驗、娛樂等旅游需求于一體,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2.秦皇島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秦皇島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使秦皇島生態旅游發展前景廣闊。2008年,秦皇島市榮獲“中國生態旅游百強市”、“中國休閑生態旅游魅力之都”等榮譽稱號。2009年,秦皇島正式確立了“旅游立市”的發展戰略,而這無疑給秦皇島鄉村旅游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根據《秦皇島市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綱要(2007—2010年)》統計,秦皇島市建成或部分建成的旅游地共計42處(已建成的鄉村旅游地為28處,部分建成的鄉村旅游地為14處),其中海港區4處,北戴河區5處,山海關區9處,撫寧縣5處,呂黎縣5處,盧龍縣9處,青龍縣5處。其中國家4A級景區1處,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4處,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點2處,市級鄉村旅游示范點4處[2]。雖然秦皇島市在生態旅游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缺少精品,生態旅游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缺少高素質的生態旅游導游員,當地居民參與性差等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等等。
3.秦皇島市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的優勢條件
3.1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
秦皇島市境內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為鄉村旅游業發展和繁榮奠定了資源基礎。全市鄉村旅游地旅游發展所依托的旅游資源可以分為地質地貌、山地生態、水域風光、鄉村風情、農業資源等6大主類:凸顯地質地貌的板廠峪火山遺跡,溫泉村的地熱山泉;展現自然山地生態風光的董家口,蟠桃峪,桃林口,上梨峪等;水域風光明媚的新建村、蟠桃峪、草場、唐子寨等;歷史文化悠久的英武山、五峰山等;鄉村風情濃厚的戶遠寨、唐子寨、董家口、西山場、鮑子溝等;農業資源豐富的北戴河、小高莊、姚周寨、興富莊等。
3.2便利的交通優勢
秦皇島地處河北省東北部,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接遼寧省葫蘆島市,西近京津,位于最具發展潛力的環渤海經濟圈中心地帶,是東北與華北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秦皇島交通便捷,通訊發達。秦沈、京哈、京秦、大秦四條鐵路干線,京秦高速公路及102、205國道貫穿全境。民航開通了至上海、廣州等國內數十條航線。海上客運開通了至大連、煙臺和韓國仁川等城市的航線。便利的交通優勢為秦皇島市生態旅游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3良好的前期基礎
昌黎葡萄溝生態旅游觀光園、鮑子溝生態旅游度假村及集發農業觀光園等田園風光生態旅游資源秦皇島最早進行農業旅游的景區,現已被國家旅游局公布為農業旅游示范點。在開發鄉村生態旅游方面已積累了一定的旅游經驗,具備了初步的項目開發的能力。在政府“旅游立市”觀念的引導下,村集體和村民對旅游市場都有一定的基本概念和信心,對于進一步開發鄉村生態旅游,提高服務質量,開發產品檔次等都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3.4巨大的客源市場
秦皇島市旅游業以北京、天津、河北等周邊及東北地區近距離客源為主,隨著秦皇島市旅游局將開發力度向遠距離市場傾斜,使秦皇島市有了巨大的國內客源市場和國際客源市場。2009年,秦皇島市共接待國內游客1638.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3.6%;接待海外游客22.42萬人次,增長19.7%;實現旅游總收入96.06億元,增長32.0%。巨大的客源市場為秦皇島市生態旅游的開展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4.鄉村生態旅游開發模式
通過對秦皇島鄉村生態農業旅游現狀進行調研和分析,結合秦皇島市地理、人文優勢,本研究嘗試提出了以下符合秦皇島鄉村生態旅游的模式。
4.1農園觀光體驗型
農業生態旅游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體驗性。秦皇島鄉村可利用昌黎葡萄溝生態旅游觀光園、鮑子溝生態旅游度假村及集發農業觀光園等資源,根據不同農作物、水果的季節性特點,采取吸引游客入園活動的方式親自體驗自摘、自食、自取的生活樂趣和享受田園風光。同時可以向游客提供租賃農園的服務,讓其在體驗農家勞作樂趣的同時一覽農事風情。既滿足了游客的需求,又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4.2鄉村民俗文化型
鄉村的文化和鄉村遺產旅游最能夠代表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民俗文化可以體現在鄉村旅游的每一個環節。昌黎地秧歌,皮影戲曲表演,撫寧太平鼓,以及青龍剪紙都是秦皇島鄉村地區著名的民俗文化。游客可以通過去農家體驗,欣賞特色民居建筑,欣賞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充分享受到鄉村濃郁的風情和民俗文化。通過對當地文化習俗的了解還可以達到教育游客的目的。
4.3休閑度假型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旅游度假活動迅速興起,游客對能參與具有個性的回歸自然、輕松娛樂、康復健身、增長知識等項目的需求不斷上漲。秦皇島鄉村地區完全可以根據游客的這一需求開發包括周末節日度假游、家庭度假游、療養度假游和學生夏令營等活動,既充分利用了村里閑置的客房和生活設施,又為農民增加了收入。
4.4修學度假型
利用鄉村擁有的豐富的鄉土資源和科普教育資源,可以使城市的孩子了解鄉村生活,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學生們在考察實習的過程中,開始熱愛自然,認識勞動,珍惜資源,從農業技術上得到啟發,從鄉村的微循環模式里深刻了解人地和諧的意義,秦皇島鄉村地區可開發的此類產品如青少年自然科學實習游,青少年環境保護學習游,社會實踐游等。
5.結語
鄉村生態旅游是在原有農業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生產與旅游相結合,相對于單純的農業或單純的旅游業而言,具有投資少、風險小、高效益的優勢。發展農業生態旅游可以使農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使農村的基礎設施得到完善,同時加強農村與外界的交流,促進農民意識的轉變,實現以旅游促發展帶動農村經濟增長,改善人民生活,幫助農村盡快實現小康。開發秦皇島鄉村生態旅游一定會為秦皇島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黃震方.海濱生態旅游地的開發模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
[2]李劍峰.秦皇島市鄉村旅游地空間分布及其驅動力機制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
基金項目:秦皇島市社科聯2012年社會科學重點應用性課題
課題名稱:秦皇島市鄉村生態農業旅游項目開發的可行性研究
課題編號:201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