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研究教學方法之外,還必須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只有具備諸多好的習慣,才能不斷提升語文成績,作者總結了幾點經驗和體會。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好習慣 培養方法
在近幾年的教學中,筆者非常注重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通過培養多種好習慣,使學生的成績不斷提升。
一、培養自學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理解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后聯系,反復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學習層次越高,自學的重要性越突出,目前我國的高考為選拔有學習潛能的學生,對考生的自學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二、培養觀察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樹立觀察意識,掌握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觀察”這兩個字有兩層意思,“觀”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對認識客觀事物毫無意義。要做到觀察和思考有機結合,通過大腦進行信息加工,總結出事物的一般規律和特征。
三、培養研究習慣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學習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群芳精華,經過反復加工,釀造知識蜂蜜。
四、培養總結習慣
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后必須有小結。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五、培養應試習慣
從學生的角度講,考試的結果直接關系到對自己的評價,也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老師為了檢查教和學的近期效果,以便對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推動學生的系統復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教師應把考試作為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考試復習前進行動員,考試時講考場要求等,形成了一定的緊張氣氛。為什么有的同學在考試時考不出應有的水平呢?這涉及臨考準備、臨考發揮、考后分析等一系列問題,其中決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個:一是學習因素,即知識能力的水平;二是心理因素,即情緒、意志等狀況;三是方法因素,即會不會應考的問題。應該如何應考呢?筆者認為,應多問幾個為什么:(1)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應采用的方法;(2)為什么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3)為什么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4)有無其他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5)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
六、培養思維習慣。
(一)總是站在系統的高度把握知識。很多同學在學習中習慣于跟著老師一節一節地走,一章一章地學,不太注意章節與學科整體系統之間的關系,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隨著時間推移,所學知識不斷增加,就會感到內容繁雜、頭緒不清,記憶負擔加重。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學習一門學科前首先應了解這一系統,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使所學知識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尋求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學習,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么內容,都要問為什么,這樣學到的知識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問題超出了中學知識范圍,甚至老師也回答不出來,但這并不要緊,要緊的是對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這往往是培養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養成這種思考習慣有利于思維的發散。
(三)發散思維,養成聯想的思維習慣。在學習中我們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系,不要孤立地對待知識,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長期下去,必然會促進智力素質的提升。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學習的核心就是思維的核心,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智力素質,智力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所以上面講的學習的三個學習習慣實質上是三種思維習慣,學習的重點就是學會思考。
七、養成提問習慣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提問,要求我們上課前應該進行充分的學情分析,了解學生對將要教授的內容的掌握程度,有些教師喜歡提問“好的”學生,不喜歡提問“后進生”,結果只提問小部分學生,冷落了大部分學生;有些教師對“后進生”的問題根本不予理會,甚至進行懲罰性提問,讓他們難堪。
課堂提問應該鼓勵全體或大多數學生參與。有時,需要指定非自愿者來回答問題,這就要求教師留心那些沉默寡言的學生,留心那些表情困惑的學生。還應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啟發,創造有利于學生參與的課堂環境。
應當培養的良好習慣還有許多,諸如有疑必問的習慣,有錯必改的習慣,動手實驗的習慣,查找工具書的習慣,健康上網、積極探究的習慣等。從課堂學習的過程看,還有認真預習、專心聽課、及時復習、獨立完成作業、積極應考等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參考.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