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能起到設疑、解疑和反饋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啟下、啟發思維和調節氣氛。合理的提問,有利于開發學生智力,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一些誤區
(一)空洞浮泛,使學生一頭霧水。問題大而無邊,抽象空洞,讓學生茫然無措,提問后課堂一片啞然,冷場司空見慣。
(二)形式主義,讓學生厭倦抗拒。有的老師有時上課就是演課、作秀,提問完全是形式,連問哪個學生答都已提前定位,這種提問根本無生成可言。
(三)浮光掠影,讓學生淺嘗輒止。教師從頭到尾,一問到底,問題無深度,學生回答不假思索,一問一答,教師不了解學生最近發展區在哪里。高耗低效,沒有必要。
二、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三適原則”
(一)適度原則。適度原則就是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讓學生想一想,能解決。要回避“對不對”“好不好”“是不是”等無思考價值的簡單問題,也要避免難度過大、過于寬泛的問題。問題過于簡單,會使學生產生思維惰性;過于困難,會壓抑孩子的答題興趣。所以,問題一定要難度適中,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能夠得到。
(二)適量原則。適量原則就是繁簡得當。一課下來,設計幾個有代表性的問題,一般說來,導入新課,問題要具有啟發性,能把學生快速帶入情境;教學中段的提問,能把學生帶入自主實踐;結尾提問能深化思維或檢測教學任務完成情況。
(三)適時原則。課堂提問及時,把握好最佳的提問時機,這樣的問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適時提問的時機一般包括學習的重點、難點、盲點、疑點,因勢利導,啟發學生思維,答疑解惑。
三、小語課堂提問常用策略舉隅
(一)提問成為學生思維的助推器。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激勵和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加深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特別是在新舊知識的銜接、過渡、轉向、總結處更要沿著學生思路精心設計,讓課堂提問真正成為啟迪學生思維的“助推器”。如《狼和鹿》(見蘇教版小語第六冊)教學提問片斷:
1.導入提問:小朋友們,在你們的心目中,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呢?
生1:狼是一種狡猾、奸詐的動物,《小紅帽》中狼假扮外婆把小姑娘吃了。
生2:狼是一種講集體的動物,我在《動物世界》里看過……
2.課中提問:為什么說是狼是功臣?鹿是禍首?你能從文中找出理由嗎?
生1:有狼時草原生機勃勃,沒狼時蕭條無比……
生2:沒狼時,動物瀕臨滅絕,疾病纏身……
3.結課提問:通過《狼和鹿》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提問一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二要尊重文本主旨,將閱讀提問變成一個充滿創造和體驗的活動。
(二)提問要創設暢所欲言的交流場面。學生思維的碰撞,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包括學生之間一起討論,相互傾聽,相互評價,相互合作與競爭。學生間熱烈交流的局面一旦形成,每個學生就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思維的積極性,以及語言表達、個性形成等方面都會得到極大的鍛煉和提高。如《三袋麥子》(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提問設計:
提問1:小豬、小牛和小猴,你認為誰做得好?
生:小猴做得好,它最聰明,懂得把糧食種下地,以后就有吃不完的麥子了。
提問2:那你們覺得小豬和小牛怎么樣呢?
生1:我認為小豬雖然很貪吃,但是它很能干,能做出那么多好吃的東西來。
生2:我認為小牛的做法也是對的,小牛很勤勞,把麥子保存得很好。
在這個片斷中,學生的思維一下就打開了,都說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真正做到了不拘泥于課本,不尋求唯一答案,思維得到了發散,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三)提問要促使學生在質疑辨疑中體驗成功。質疑主要指學生質疑問難,目的是培養學生多思善想的習慣,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給學生創造質疑的機會,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見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辨疑是指教師在學生學完一個單元或一部分知識后,對易混易錯的相類似的字、詞、句、段、篇組織學生討論辨析,通過爭論辨析后形成正確認識,正確掌握知識并體驗成功。如:《秦兵馬俑》提問片斷:
提問:通過兩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秦兵馬俑舉世無雙、享譽世界,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生1:我想知道秦兵馬俑是誰第一個發現的?
生2:秦兵馬俑是怎么制造出來的?
生3:……
師:老師這兒有一些資料但不很全,請看圖片,你現在能解答幾個問題了?查資料是個很好的方法,大家回去查一查,課間也可到臺前電腦上上網搜一搜。兩周后,我們開個“發布會”。
(四)提問要把握好時間。小學一堂課40分鐘,如何準確地把握和合理分配四十分鐘,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小學生好動、好奇,但持續時間不很長。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教學知識,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便是消極的。因此,教師可以適當穿插課堂提問,但要科學地利用時間,一方面讓學生有自主思考的時間,有討論的時間。這樣的提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更有利于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一節課中也不能都進行提問,提得多了,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現代教育思想強調學生的主動發展,所以提問的前提應當是學生充滿興趣、信心的自主學習質疑。教師不應當用提問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