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學習目的、任務,尚未明確其認識,他們的求知欲望往往是從興趣中產生的。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切實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 數學課堂 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
如何激發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引發他們對數學知識的興趣,使他們感覺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呢?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精心設疑,誘發興趣
“學啟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問才能啟發學生去探索。課堂上老師有意識地將“疑”設在學生學習新舊知識的矛盾沖突之中,使學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從而達到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我在新授“長方形與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時,利用課件出示如下畫面:烏龜和兔子同時賽跑,兔子沿著正方形操場跑一圈烏龜沿著長方形操場跑一圈,它們同時到達終點,裁判宣布并列第一。學生看到這里大呼比賽不公平。我問原因,很多同學都說因為跑道不同,距離就不同,有幾個反應快的學生說哪怕跑道不同,只要距離相同就行。此時我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知道它們跑的距離是否相同呢?”學生紛紛產生疑問,學習興趣一下就產生了。有人提議量,有人決定算,方案層出不窮。當展示了各種計算方案后,我讓學生自主選擇簡單實用的計算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使用。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不僅解決了自己的疑惑,而且收獲了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為上好整堂課打下很好的基礎。
二、創設情境,喚起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對于具體形象的實物比較感興趣。因為具體形象的東西直觀、生動,使人印象深刻。所以,現行通用教材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有大量的直觀情境,通過具體形象的實物來說明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知識。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能逐步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可能性”一課時,上課鈴聲響后我站在門口問:“我現在要走進教室了,太家豬一猜我會先邁那只腳?”學生們熱鬧地猜起來。當猜測結果以左腳或者右腳兩種情況明確后,我提示大家可以使用“可能”一詞,同學們自發地說出:“可能是左腳,也可能是右腳?!贝藭r我做一個噤聲動作,學生緊緊盯著我的腳,猜右腳的人歡呼一片,猜左腳的人頻頻搖頭。此時我說道:“剛才猜錯的同學你們別灰心,現在我要把可能兩個字寫在黑板上,你們猜我會用右手還是左手?”全班同學都齊聲說道右手。我緊接著問道:“能再肯定點嗎?用個什么詞?”學生略微思考后很快想到了“一定”,又大聲說道“一定是右手”。這時我滿意地拿出粉筆板書,邊寫邊問:“我已經在用右手寫字了,左手寫字就成為……”學生趕緊接上話說:“不可能?!敝链?,本節課的三個關鍵詞就這樣在學生熟悉的情境中衍生而出,學生饒有興趣地接受了新知,理解了關鍵詞的意義。
三、積極討論,引發興趣
討論是活躍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途徑,我們應創造一個能讓學生各抒己見的寬松環境,在教學中,盡量給學生一些表現自己的機會,盡好引導者的職責。在一次練習課上,有這樣一道判斷題:積的位數就是兩十因數位數之和。學生按照平時的學習方法舉例證明。但當例子舉完后,有人說是對的,有人說是錯的。我經過小范圍調查后發現認為對的同學只舉了一個簡單式子,恰巧符合題意。于是我抓住契機,適時點燃爭論的“導火索”,把全班分為兩派各持觀點,讓雙方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可以向對方提問。于是,雙方同學馬上就展開了唇槍舌劍。一開始學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漸漸的,認為答對的同學就意識到自己錯了,并對那些反駁他們的同學表示心悅誠服。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是學生自己在討論、交流。
四、動手操作,增強興趣
教育之父赫爾馬特說過,任何個體在獲取知識時,其興趣都要發生四個階段的變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動。數學教學要在立足課堂教學這個主戰場的同時,建立一個開放式的課程體系,從學生出發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強興趣。在教學“統計知識”時,讓學生統計自己小組內同學的身高;在教學完“年、月、日”知識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2012年的年歷;在教完“長、正方形面積”時,讓學生動手測量生活中的長正方形面積;在教學完“方向與位置”后,讓學生制作從學校的家的路線圖……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數學活動使學生感覺到教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消除了對數學的厭倦感,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成功獎勵,滿足興趣
有興趣才有動力,有動力才會有成功。而成功總是會使人興奮使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和情感。教師在教學中,應盡可能提供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成功,產生滿足感,增強自信心,并將此轉化為新的學習動機,形成良性循環。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持久。比如在提問性語言中常以“爭取,誰來告訴老師,誰來試一試,誰還有更好的見解”等激勵性語言,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滿足他們的成功欲。而在評價性語言中,要多說“真不錯,你真聰明,你的解法妙極了,爭取再努力一點”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六、參與游戲,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愛說,愛笑,愛動,愛玩。如果在教學中忽視了這一特點,一味平鋪直敘地去講,必然使他們覺得疲勞乏味,是達不到很好的效果的。經驗證明要妥善地把他們喜歡做游戲的興趣遷移到課堂上來,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產生對學習的興趣。我在講“連減應用題”時,先做了一個“搶椅子”的游戲。講臺上放著四張凳子,選8名學生上臺,鼓聲響起時,他們就圍著凳子跑圈,鼓聲停止趕快找離自己最近的凳子坐下。臺上的學生積極參加游戲,臺下的學生使勁為自己的伙伴加油。第一輪結束后三名同學傷心地退出了游戲。第二輪臺上只剩下一張凳子,鼓聲響起時教室里的加油聲更大了。結束后又有三名學生退出。面對優勝的學生,同學們禁不住鼓掌慶賀。在大家稍微平靜一些后,我提出問題:“根據剛才的游戲你能敘述一個與數學有關的應用題嗎?”因為剛才認真關注,所以學生們很快就道出了解答連減應用題的關鍵。這樣的游戲使學生對連減應用題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深刻地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