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介紹了基于加德納教授多元智能理論的大學英語三位一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模式強調大學英語教學應該“立足第一課堂,豐富第二課堂,開發第三課堂”,三個課堂有機結合,有利于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和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關鍵詞: 多元智能理論 三位一體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一、三位一體課堂教學模式提出的背景
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人具有八種智能,即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1]。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使教育界認識到智力并不等同于語言和數學能力,而這兩方面歷來是學校和教師關注的重點。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2]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不應只局限于語言智能或任意一種單一智能,而應是有利于多元化智能結構的形成。
同時,從2004年以來,電子科大學生的大學英語四、六級過關率與優秀率節節攀升,英語不再是考試、出國、考研或找工作的工具,學生充分認識到有必要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了解文化背景,拓展文化視野,體會文化內涵來全面提升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但是,受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電子科大學生把注意力和精力主要放在成果顯著的專業教育及科研方面,而對見效慢的外語教學和人文素質的培養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其數理邏輯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較強,但其他方面智能開發較少,普遍存在人文精神較缺乏、英語聽說能力較差、綜合素質亟待提升、多元智能亟待開發的缺點,這勢必會影響其多元化智能結構的形成,削弱其參合作與競爭的能力。
而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由于只注重學生語言智能的開發,使學生在其他領域的智能發展受到限制,導致大學英語課堂過于單一,教學模式過于僵化。筆者試圖探索新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開發和多元智力結構的形成,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目標。
二、三位一體課堂教學模式簡介
筆者與學院同仁結合傳統與現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革新教學理念,建立起了大學英語三位一體的立體課堂教學模式,旨在為高校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開展提供新的思路,以便教師根據不同學生智能結構的差別,“尋找他們的優勢智能加以利用、劣勢智能加以彌補”[3],提供最合理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模式將多元智能理論與“英語語言文化欣賞”課堂建設相結合,提出大學英語課堂應該是“三位一體的立體課堂”,即“立足第一課堂,豐富第二課堂,開發第三課堂”。
三位一體的立體課堂模式把學生多元智能的開發與三個課堂融為一體,拓展了傳統的教學課堂,使大學英語課堂虛實合一,有機結合。三個課堂彼此促進,有機結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潛在智能。教師既可在一種課堂中促進學生多種智能的全面發展,又可在多種課堂中幫助學生揚長避短,挖掘自身特色智能,促其個性化發展。
1.立足第一課堂
在三位一體的立體課堂中,第一課堂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課堂,而是教師塑造學生多元智力結構,學生展現多元智能的樂園。
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教師在第一課堂通過清晰風趣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講解,生動形象的描述,以及圖片、音頻、視頻、flash等多媒體輔助手段,激發學生語言智能、音樂智能和空間智能。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篇章結構、理清文章脈絡、進行中西文化及語言的對比、總結交流學習語言的經驗,激發學生數理邏輯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
教師為學生提供相關章節的討論主題,學生按照自愿原則組成若干小組,選擇感興趣的主題,課后進行資料的收集、檢索、分類和匯編,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英語短劇表演、視頻制作等不同的陳述方式,對主題進行詳盡的闡釋和展示。某一小組展示結束之后,教師再通過邀請小組成員進行自評、不同小組之間進行互評、教師最后進行總評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并客觀地認識到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在師生互動、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客觀處理信息、合理分析資源及清晰陳述問題的能力得到錘煉和提升,學生的語言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和自省智能得到充分淋漓的展現。
2.豐富第二課堂
lMKTK3sjgT1bHV4WCZtwSg== 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生來就具有多種智能的組合而突出一兩種智能[4],大學英語教學應變傳統的“求同”教育觀為“求異”的思維模式[5]。學生不是一條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整齊劃一的產品,而是各具特色,獨一無二的個體。因此,在三位一體的立體課堂中,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是學生發掘自身潛力,發展個人特色智能的舞臺。
教師幫助學生積極開展與大學英語課程相關的第二課堂活動,舉行包括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知識競賽、英語短劇表演、英語詩歌朗誦比賽、英語歌唱比賽、英語辯論賽、英語謎語競猜等。第二課堂側重實踐鍛煉和學生個性的發展,學生通過組織或參與第二課堂的活動,相互溝通學習,綜合能力和特色能力得到了展現和增強。在活躍的第二課堂氣氛中,學生既要學習與同伴合作溝通,培養自身的領導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隊意識等基本的能力素質,激發人際關系智能和語言智能,又要善于挖掘個人智能潛力,取長補短,激發自省智能、數理邏輯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更要抓住機遇,參與適合自身特點、彰顯個性和特色的活動,激發語言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和肢體運動智能等。
3.開發第三課堂
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對于學生生活日趨重要的網絡虛擬世界應該被納入教育體系,成為第三課堂[6]。第三課堂是第一、二課堂的延伸和拓展,是區分于現實課堂的虛擬課堂。具體來說,第三課堂是指教師與學生以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習手段,以網絡資源作為學習內容,以互聯網作為學習平臺,進行在線交流討論、合作研究、自主學習的虛擬課堂。
在第三課堂中,教師利用多種網絡媒體,如課程網站、課程中心、師生公共電子郵箱、QQ群、課程博客、微博、手機報等,為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可以根據課程需要,建設自己的課程視頻中心,在線測試中心,提供復習資料和課件的下載,以及學生作品的賞析與下載等功能,學生可以從第三課堂這一平臺和教師與同學進行在線的交流與討論,提交作業,下載各種教學資料,查閱自己需要的學習材料。
日新月異的網絡技術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便捷更立體的課后交流機會,為學生提供思考、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多元方法和手段,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特別是數理邏輯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三、三位一體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效果
筆者所在課程組開設的“英語語言文化欣賞”是一門很受學生歡迎的大學英語選修課程,選課人數從2008年的600人左右增加到2012年的1100人左右,占全年級學生的1/4到1/3,2010年獲得了“四川省精品課程”及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度教學成果二等獎等稱號。
三位一體的立體課堂教學注重對學生多元智能的激勵與培養,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以文化素質為內核,以培養會學習、能創新、素質全面發展的學生為外延,充分體現了教育部關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的大綱要求。模式改變了教師的角色,使學生更愿意學而教師更具創造力。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評估方式等各方面均注重對學生多元智能的激勵與培養,學生制作的PPT課件,短劇視頻、電影配音、詩歌方言翻譯等作品精彩紛呈,令人賞心悅目。
四、三位一體課堂教學模式推廣有待解決的問題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三位一體的立體課堂模式要推廣,有以下幾個問題亟待解決。
1.教師住宿地與學校相距甚遠,影響教師對第二課堂建設的參與度。近年來,各個高校紛紛興建新校區,而新校區往往地處郊區,與教師住宿地相距甚遠,教師每天靠乘坐交通車匆匆上下班,只能在晚上和周末參加第二課堂活動,與學生課后直接交流時間大大減少,這直接削弱了教師對第二課堂活動的參與度與指導性。
2.學生對網絡學習資源利用率較低,影響第三課堂的建設。網絡既是浩瀚的知識海洋,又是容易迷失的游戲樂園。根據筆者對2012年電子科大二年級學生所做的調查,每天上網的學生占87.6%,但每天使用網絡自主學習英語的學生只占6.8%,而每天使用網絡打游戲的學生占到44.2%。因此,面對五彩繽紛的網絡世界,學生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和正確引導,容易迷失在虛擬世界中;即使想利用網絡學習英語的學生,也經常由于網絡的導航性差,對于學習資料的篩選、分類、對比、分析的能力較差,容易淹沒在知識的海洋里,而無法順利到達學習的彼岸。
3.教學軟件開發滯后,影響對第三課堂的開發。電子科大利用自身的優勢,建立起了硬件設備齊全的自主學習中心、校園虛擬網和教師教學中心,以及處于全國領先領域的英語手機報,為第三課堂的開發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設施。但英語教學軟件的開發遠遠滯后于硬件設施,比如在線測試系統、課程題庫、在線口語測試系統等軟件都有待開發。
諸多的問題需要在日后的教學實踐與改革中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以便真正推廣三位一體的立體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三位一體的立體課堂教學模式對傳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進行了補充、拓展和延伸,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感染力,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實現了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的有機結合,既能促進學生的多元智能結構的建立,又能滿足學生特色智能發展的需求,從而真正實現“學習是享受的過程,課堂是交流的樂園”。
參考文獻:
[1]Howard Gardener,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M].Basic Books,A Division of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Inc,199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王軟,劉銘.多元智能理論及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7,(3).
[4]簡波,齊瑩.多元智能理論與大學體育教學[J].江蘇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5]鮑靜.多元智能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6]王利軍,鄭璇.淺談以網絡為載體的第三課堂建設[J].科技信息,2010,(29).
本文為四川外國語言文學研究中心、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資助項目,項目編號:SCWYH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