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社會在不斷發展,只有可持續發展的人才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教育就是要塑造可持續發展的人。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多問,激發學生愿問,指導學生善問,以此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關鍵詞: 初中生 英語教育 創新能力
初中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從小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使他們成為勇于創新的一代新人,是當今時代賦予教師的使命。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談談體會。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巧設疑問,最易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定向——探究反射。而學生的質疑多問,則有助于培養記憶力、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創造性教學要求教師教會學生獲取、處理和加工信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認為:“英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人的語言能力以他的思維為基礎,因此,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應該從他們的思維能力入手。而初中生正好處在十一至十五歲,已具備了直覺思維和抽象思維的能力,這正是發展、培養創新能力的最佳時期。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和諧的創新環境
教師要營造活潑、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從自我壓抑、教師的壓抑和同學的壓抑中解放出來。英語課堂教學是充滿熱情和激情的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充滿生氣和活力,放下架子講民主,不要盛氣凌人,而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權利、意愿和選擇,不居高臨下壓制、壓服學生,而要善于誘導,允許學生插話、插嘴。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和藹可親,讓學生如沐春天,只有這樣課堂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也只有這樣,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展現,學生創造和創新的火花才能迸發、閃爍。
二、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不懈地走創新教育的大道
一是要改變應試教育的理念。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束縛,教師喜歡的是那些天賦好、學習優、升學有望的尖子生。但那種只會死讀書,只知老老實實聽話的學生是難以挑起時代賦予的重擔的。教師不能因為怕“亂”了課堂,而限制學生的行為、語言,要盡量做到能聽的讓他們聽,能看的讓他們看,能摸的讓他們摸,能嘗的讓他們嘗。在運用多種感覺器官的同時,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二是要轉變“一日所學,終生受用”的觀點。有些教師不隨潮流,不思進取,幾年來甚至幾十年來,不思充實自己,不思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因為怕被學生問倒,而采用“滿堂灌”的方式教學。教師要克服這種得過且過的怠慢思想,把學生的好問作為自己不斷進取的推動力,激勵自己不斷探索。一位成功的中學教師要不斷滿足孩子的求知欲,讓他們對英語學習由好奇到喜歡,由喜歡到努力,由努力到成功,由成功到快樂,從而形成良好的循環體系,而這一體系的形成,則要靠教師不斷引導。
課堂教學恰恰是學生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的主陣地。因此,要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和課堂授課時間,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進行各種形式的聽、說、讀、寫訓練。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知道:自己完全能夠用英語進行信息交流,具體做法如下。
1.鼓勵學生好問
中小學生的創新思維無論在課堂上、生活中都表現在好學好問上。教師應因勢利導,鼓勵孩子們發表不同的見解,肯定膽大的發問。如果教師要訓斥,孩子們的智慧火花就會被撲滅。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質疑動機,培養興趣,使他們在自覺的心理投入中享受質疑問難的愉快。在英語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課文的情趣因素,設計新穎的傳媒方式并輔之以適當的背景材料,使其與學生的感知聯系起來,教師要有意制造學習“懸念”,誘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使他們在所有的心理活動中都能質疑問難。
2.指導學生善問
學生開始質疑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開闊思路,不受任何思想框框的限制,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充分發問,使學生的問題不僅僅停留在字、詞、句上,引導學生形成有一定質量、有創造性的問題,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問題雜而亂的現象,使學生懂得什么是有效提問,什么是無效提問;什么是膚淺的問題,什么是深刻的問題。指導學生真正學會提問,把學生提問的著力點引向課文內容和表達技巧方面,引向“小而精”的層次。
三、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是激發學生創新欲望的源泉
著名的外語專家斯特恩在其《優秀的外語學習者》一文中談道:“優秀的語言學習者愿意實踐,他認識到語言的內化需要時間和經常不斷的語言接觸,接觸可能是有意識安排的實踐,也可能是真實的交際,他能抓住每個機會實踐,他愿意在真實的交際中運用語言。”
斯特恩的這段話告訴我們:外語學習者的語言能力的培養取決于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因此,組織有效的課外活動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形式,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活動課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主進行,組織活動有英語沙龍、英語角;形式有口語交際、猜謎游、傳令、即興表演、講故事、聽力競賽、小品表演、手工制作等。
四、運用有效的評價體系,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活動,老師評價的本質都是促進學生發展,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世界上并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學校里沒有所謂的“差生”,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因此,教師要對每個學生都抱以積極的、熱切的期望,從多角度評價,并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展學生的潛能。因此,教師評價要含有對學生的尊重、信任、表揚、鞭策、祝愿等激勵因素。如,“你講得真好”,“這個見解很獨特”,“你真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你一定會想出來的”,“I think you can!”,“Nothing 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給學生“一語三春”的感染力。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激勵評價中,建立自信心。對學生有創意的想法,教師應及時給予評價,讓他們感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出創新火花。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調動那些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濃厚學習興趣的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發展其潛能。
總之,學生具有超強的記憶力、豐富的想象力、獨樹一幟的創造力,就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成為時代所需要的人才。讓我們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條件,努力發展、引導和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的知識,滿足他們的求知欲,讓學生大膽質疑,豐富想象,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鐘啟泉,崔允漷,張華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王承鰲.確立優化主體教學原則著力培植學生的主體性.中國教育學刊,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