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體育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教學技巧的提高,還要對學生的情感與思想進行深入的研究,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因勢利導,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教育引導成效,為體育教育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奠定基礎。筆者長期從事初中體育教學工作,在教學工作中注重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為教學活動的深入進行發揮促進作用。
一、闡述體育鍛煉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對體育學習的內在動力對于教學成效具有直接的影響,體育教師應當站在大體育的角度對學生強化教育引導,以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筆者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
1.從民族發展角度闡述。一個民族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全民族體質的提高,全民健身要從小抓起,初中體育教師一定要站在全民族發展的高度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明白,每一個中華兒女的體質強健才能夠強大一個民族。學生對于體育的理解,上升到民族發展的角度之后,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能夠得到較大的提升。
2.從強身健體角度闡述。雖然進入初中以后,學生的學習壓力相對增大,但是離開強健體魄,也是無法全面完成學習目標的。筆者在體育教學中一直向學生滲透“身體是學習的本錢”的理念,讓學生明白,學習體育和體育鍛煉能夠強身健體,初中階段正是人生學習的最佳時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一定要強化體育學習鍛煉,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
3.從社會發展角度闡述。社會的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樣性標準,其中身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教師一定要與時俱進地向學生傳達社會發展的各種信息,讓學生對于體育學習鍛煉增強緊迫感與積極性,以積極的情感投入到學習鍛煉中,提高學習成效。
二、發揮典型示范作用,激發學生的鍛煉動力
在體育教學工作中,學生需要一些目標和示范引領,做這樣的示范的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體育界的先進人物也能夠發揮這樣的作用,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將這些典型的示范作用發揮出來。
1.發揮教師示范作用。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直接模仿的對象,所以一定要發揮模范作用,以嚴格的自身要求為學生做好榜樣,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使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與鍛煉習慣。如筆者經常開展鍛煉活動,引導學生一起參加鍛煉,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始終堅持不懈,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鍛煉習慣。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示范引領作用,能夠更加有效地引領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
2.發揮學生引領作用。在初中體育教育教學中,教師還應當發揮學生較好的典型引領作用,讓學生從身邊的典型受到教育,激發上進心。筆者在每一項教學內容的訓練之中,都有意識地安排一些訓練和掌握效果較好的學生,要求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從而形成競爭性氛圍,營造你追我趕的良好氣氛,以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
3.發揮典型教育作用。在體育界,有許多的先進人物,他們的事跡能夠對學生發揮較好的引領與促進作用,筆者在教學中,專門選取我國男籃隊員平時揮汗如雨的訓練場景,以多媒體手段進行播放,讓學生在感受運動員辛苦訓練的同時,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與教育,增強體育鍛煉信心。筆者還曾經為學生播放中國舉重隊隊員艱苦訓練的場景,讓學生感受到成功一刻的輝煌所蘊含的巨大付出,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三、營造良好集體氛圍,強化體育精神教育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與訓練技能,還要對學生強化體育精神教育,讓學生的思想受到洗禮,精神得到振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倡導堅忍不拔的體育精神。堅忍不拔的體育精神是教師在體育教學和活動中所應當積極倡導的,筆者在一些體力消耗較大的項目訓練中,通過對學生強化這一精神的教育,增強學生訓練的恒心與毅力。如1500米訓練中,許多學生跑到中途就缺乏堅持下去的恒心,于是筆者向學生介紹了長跑冠軍王軍霞刻苦鍛煉的事例,每天跑步幾十公里的訓練量,鼓勵學生增強信心,堅持鍛煉。學生在體育學習與鍛煉中形成的這種優良品質,不僅有利于體育學習活動,對于學生未來一生的發展都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2.倡導團結友愛的體育精神。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筆者一直倡導團結友愛的精神,在一些技巧類項目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分成多個訓練合作小組,一名學生進行訓練,其他學生進行技巧的指點,相互合作,增強技巧掌握效果。另外,在體育競賽中,筆者還教育學生發揚“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風格,將團結友愛的體育精神發揚光大,成效較為明顯。
3.倡導勇于超越的體育精神。不滿足現狀,勇于挑戰自我、突破自我,這是筆者在體育教學中教育學生的一個重要理念。筆者將這一理念滲透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要求學生在開展訓練的過程中,不斷追求更高的標準與目標,并將這種精神滲透到每一門學科的學習之中,乃至學習生活的每一個方面。
四、給予學生鼓勵關愛,樹立體育學習自信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青春期,這一時期的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較為獨特,教師應當結合教育教學工作,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更加積極地融入到體育學習活動之中。
1.分層要求激發學生自信。對于身體素質和體育能力不同的學生,筆者注重開展分層要求,教學目標、考核標準等方面,都區別對待,目的在于讓部分訓練成效滯后的學生,消除自卑與畏難的消極情感,積極投入到學習鍛煉之中,尤其是與自身能力相一致的目標體系,更能夠幫助學生增強自信。
2.積極表揚激發學生自信。對于學生在體育學習鍛煉中的進步之處,以及表現優異之處,筆者都及時予以表揚,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情感。學生在滿足感、成就感、幸福感等積極情感的鼓勵下,學習的自信心與積極性會得到明顯強化。
3.展示特長激發學生自信。在體育教學中,部分學生因為自身能力的不足,產生自卑心理,此時,筆者注重為學生創設展示自我特長的機會,尤其是對于學生體育之外的特長方面,予以展示,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為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發揮積極情感的作用,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鍛煉積極性,促進教學成效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