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結合高職教學的特點和移動通信領域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本文分析了《移動通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基于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提出了增強教學效果的各種方法。
關鍵詞: 高職 移動通信 課堂教學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
一、引言
移動通信是通信技術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也是學生畢業后從事相關技術工作直接用到的專業知識,具有多種技術相互滲透、知識更新速度快和實踐性強的特點。該課程要重點講解各種移動通信系統的組成原理、關鍵技術和GSM,GPRS,CDMA等系統的工作流程,讓學生對移動通信系統有整體的認識,對通信原理基礎知識也有著較高的要求。這些基礎知識覆蓋了信息論、編碼解碼、信號調制解調等,掌握這些理論知識對于學生的后續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針對理論基礎比本科生差的高職學生,如何引導學生入門,如何使學生學好《移動通信》課程呢?筆者對課堂教學的體會和教學方法進行總結。
二、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與高職教育
何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質是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典型的教學方式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其特征是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等等[1]。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所以高職課堂中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技能為主,充分發展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那么根據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和高職教育的特點,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的選擇和運用都必須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突出教學內容的應用性和滿足學生的技能需求。
三、根據市場需求和學生情況,精選教學內容
在移動通信行業,不僅需要研究設計型人才,也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據調查,用人單位迫切需要具有較強的移動通信工程實踐能力、盡快掌握新技術和新應用的技能型人才。這就為高職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通過進行社會和行業調查研究,分析社會和通信行業對畢業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要求,筆者按照高職院校通信技術專業的學生的基礎和理解能力,將教學內容分為三大模塊。
1.基礎模塊
概述移動通信的概念、特點,講解移動通信系統所涉及的調制解調技術,多址技術,語音編碼技術,信道編碼技術,電波傳播特性,噪聲與干擾問題,組網技術,移動通信的信令,越區切換和位置管理等重點基礎知識。
2.核心模塊
GSM數字移動通信系統,講述GSM系統的特點、網絡結構、主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