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職化工專業實踐教學中,常規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手把手地灌輸知識內容,學生吞下這些硬灌進來的內容。這種教學模式不僅難以兼顧不同水平學生的不同需求,而且抑制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壓制了學生學習的創造性。本文重點介紹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化工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中職化工專業 實踐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
中職化工專業實踐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和創新素質。因此,必須鼓勵學生敢于動手,勤于實踐,從而培養學生對中職化工專業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中職化工專業知識和技能。任務驅動法是一種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法,是基于探究性學習和協作學習的一種模式,是指教師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力求以任務驅動,以某個實例為先導,進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通過學和做,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任務驅動教學法簡介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張教師將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通過使用信息技術完成的工作任務中,以完成任務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達到掌握所學知識與技能的目的;而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地對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提出問題,并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等,學生通過對工作任務和學習資源的主動分析與探索,熟悉信息技術應用的過程與方法,培養獲取、加工、表達、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開展協作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最終提升信息素養。而且,在完成一個一個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獲得滿足感,從而轉變成內在的學習動機,進一步產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最終形成一個認知、情感活動的良性循環。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情境下主動地建構知識。因此任務驅動法教學同樣強調讓學生在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在密切聯系學生學習、生活經驗和社會實際的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
2.任務驅動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的區別
任務驅動法是教師根據當前教學的知識點設計并提出任務,針對提出的任務,采取演示或講解等方式,給出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操作及結果,然后引導學生邊學邊練,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建立在“傳遞—接受”教學理論和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學習理論基礎上,主要特點是教師是主動的施教者,是知識的傳授、灌輸者,學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是知識的灌輸對象。任務驅動法是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上發展而來的,它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認知的主體作用,形成鮮明的“雙主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時處于中心地位,學生有時處于“傳遞—接受”學習狀態,但更多的時候是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主動的思考與探索,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形成有機的統一體。
3.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化工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3.1創設情境。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體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境。教師為學生提供完成任務所用到所有實驗藥品和實驗儀器。如在“環氧樹脂膠黏劑的配制與應用”教學過程中提供移液管、容量瓶、堿式滴定管、電子分析天平等齊全的實驗儀器和設備;提供鹽酸、丙酮、標準氫氧化鈉溶液、乙醇、酚酞指示劑、三乙烯四胺等實驗藥品。教師引導學生帶著任務進入真實的學習情境,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探索實踐、激發學習興趣、發揮潛能。
3.2教師呈現任務,學生接受任務。
在創設的情境下,呈現任務。要求學生用課堂上提供的藥品和實訓儀器、設備完成配制環氧樹脂膠黏劑、黏結兩塊2×10cm光滑的玻璃片這一任務。任務呈現后,教師不講解應該怎么做,而是指導學生分組、指導學生進行分析任務,引導學生逐步理清問題,利用已掌握的知識分析問題,使學生進入學習新知識的環節。小組成員通過對任務的分析、討論,明確它涉及哪些知識,并找出哪些是舊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同伴的共同協作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每小組根據自己掌握的資料和信息,寫出工作流程報告或任務表,在自己動手操作之前交給教師,教師檢查是否合理,并給出合理的建議。
3.3效果評價,歸納總結。
評價是對實現任務所取得的效果進行的價值判斷,任務評價是任務驅動教學法中非常重要環節,一方面,將學生遇到的問題集中起來答疑、解疑、輔導,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鞏固學習效果,完善學生認知結構。另一方面,對學生完成的任務及時客觀地加以評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樹立自信心和榮譽感。教師評價的內容包括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熟練應用,自主學習能力,同學之間的相互協作能力,等等。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特點,對各組同學進行恰當的點評,也可以對完成任務的小組成員單獨評價,指出學生的優缺點,客觀評價學生的能力。教師的評價內容包括對學生完成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的過程與結果的評價,即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評價,還包括對學生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評價。
4.結語
隨著中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如何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工程實踐能力強、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已成為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化學實驗平臺的建設在這個轉型的新時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我們通過課程體系的重組、現代化儀器設備的引進、教學理念與手段的改革,為學生建立了一個系統、先進的實踐平臺。
參考文獻:
[1]董玉琦主編.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06.
[2]郭莉.化工專業生產實習的實踐與體會[J].廣東化工,2006,(9):69-70.
[3]賴利君.“任務驅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8,(2):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