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時期高等教育從培養社會精英教育階段走向大眾化教育階段,大學生思想品德現狀折射出了新情況新問題。本文分析了當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面臨的新挑戰,積極提出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的對策。
關鍵詞: 高校德育工作 挑戰 對策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的德育工作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關系到中國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高校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而且要切實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及心理等教育。當前,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學校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學生思想活躍、百態紛呈,學校德育工作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形勢下,我們只有認識到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充分體現高校德育工作的時代性,才能準確把握高校德育工作的規律性,大力增強高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面對挑戰,如何搞好高校德育創新工作,切實增強學校德育的吸引力和實際效果,已成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目前高校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1.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對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挑戰。
近幾十年來,科學技術的應用大力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時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也帶來了一系列突出的社會問題。如工業的發展帶來的水體和空氣的污染;大規模無節制的開墾和過度的放牧,造成樹木和草原生態的破壞;信息科學及其生命科學的發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尊嚴、健康、遺傳和生態安全等熱點問題;在信息網絡時代,網絡犯罪已經成為人類共同面臨的棘手問題。現代科技的發展必然出現從體能、技能到智能的轉變,容易產生追逐物質利益,弱化、淡化人格精神需要的傾向,引起新的倫理道德問題,對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2.各種信息的多元化對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挑戰。
信息的多元化降低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權威性和實效性,學校是學生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相對而言比較單一。可以說當前上網對學生來說已經是生活學習的一部分。網絡具有廣泛性、交互性、滲透性的特點,有很多方便之處,但網絡也帶來許多新問題,那么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西方語言主導,母語文化受到沖擊,全球面臨單一文化的潛在危機。在各種信息多元化的條件下,培養學生既有獲取信息的能力、求知的能力,又能夠使他們學會分辨、學會吸收,這對高校德育工作是一個挑戰。
3.學校內部環境的變化對高校德育工作帶來的挑戰。
學校內部環境的變化對高校德育工作帶來的挑戰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學校深化教育改革本身提出的挑戰。原有的學生工作機制、工作模式遇到了很大的挑戰。學生群體越來越趨向年輕化、小型化、分散化,如何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給我們提出了挑戰。二是學校后勤社會化、學生公寓管理化,對學生教育管理提出了挑戰。
4.市場經濟對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戰。
目前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分配多樣化,利益激發了人們的進取意識和創造熱情,但利益的驅動也使一些人私欲膨脹。如何在利益多元化的情況下,堅持和弘揚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樹立社會的共同遠大理想,尋找三個利益結合點,即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結合點,制止個人主義的膨大,這是學校人才培養工作面臨的重大問題。
二、積極推進高校德育工作的對策
高校德育工作要研究新形勢,解決新問題,迎接新挑戰,必須全面推進德育創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首先,必須重新審視教育的價值;必須把教育的視野從智力領域擴展到非智力領域。其次,如果要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對策就一定要推進高校德育工作創新。創新高校德育工作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創新高校德育工作觀念。
高校德育工作的創新,首先是觀念的創新。具體包括:一是由小向大的德育觀轉變。學校的主要工作是育人,而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德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不僅能通過教師的教學學到豐富的專業知識,而且能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學到教師的品格、修養和治學態度,同時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以及創新思維和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也離不開學校各方面的工作和良好育人環境的熏陶。為此,我們要樹立“大德育”觀念,把德育工作滲透到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服務等各項工作之中,逐步建立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的德育工作格局,形成德育合力,以達到德育的綜合效果。二是由單純的灌輸教育向辨析式教育轉變。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學生所面對的信息量急劇擴大。一方面他們已不滿足于課堂上的單純說教,另一方面面對大量的混雜信息,他們眼花繚亂,無法辨別,往往良莠不分,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亂。這就要求德育要從過去單純的灌輸式教育轉向以引導為主的辨析式教育轉變。其核心是幫助學生從正確的政治立場出發,掌握科學的認識方法和分析方法,對現實狀況和思想問題進行科學辯證的剖析,在信息整合中明辨是非。
2.創新高校德育工作內容。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社會變革必然使道德生活發生變化,提出新的道德問題,這就需要學校德育貼近實際生活,不斷充實新內容。一是突出主旋律教育。學校德育教育內容要突出主旋律,就是要高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用先進的思想教育學生、武裝學生。二是以科學發展觀為內容的環境道德教育。當今時代,中國和世界面臨著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共同問題,如資源問題,環境問題,人口問題等。這些新問題的出現,要求道德教育必須深入這些新的領域,對學生進行生態倫理教育,經濟倫理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等十分重要。
3.創新高校德育工作方法。
新時期的高校德育工作,不僅需要在內容上創新,而且需要在方法上創新,只有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學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一是強化德育工作實踐環節,過去學校德育工作脫離實際,側重講理論,形成了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情況,使道德教育死板教條,其效果不盡如人意,這種情況必須改革。改革的關鍵就是強化德育實踐環節,讓德育活起來,開放德育活動課,增強可操作性,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情境為中心”、“活動為中心”。二是開創德育工作新渠道,充分利用網絡進行教育。學校要充分利用網絡這一新渠道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可通過各級黨政機關在網上介紹本地區的發展現狀與前景,校外一些先進人物的人生經歷和事跡介紹,學生間平等的網上溝通和交流,專職德育工作者開辟網上信箱和聊天室等方法,積極介入學生的網絡生活,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三是開辟德育工作新途徑,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習壓力大,容易出現焦慮緊張、心理障礙。要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課,開展心理咨詢輔導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總之,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育人。任何高校都應更好地將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取得良好的工作實效。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一批有不斷創新理念和創造精神的人來做這項工作,其中工作的創新是首要的。抓好了工作的創新,必將大大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的重大課題,高校德育工作的現狀要求我們全社會,尤其是學校要立足實踐,重在創新,共同努力,不斷地研究、探索、培養和開發大批學生成為優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汪志強.全球化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戰與對策.思想政治教育,2001,(8).
[2]范聞霖.高校德育環境的新變化及其優化策略.新學術論壇,2010,(7).
[3]杜春梅.信息多元化對學校德育的影響.衡水學院學報,2009,(03).
[4]郭健彪.經濟全球化引發的價值沖突及應付策略.世界經濟學,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