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社團文化對社團成員和普通大學生的成長都具有很重要的影響,在引導社團文化建設中,在認清高校社團現有特征的基礎上,充分重視思想指導在社團文化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發揮社團在育人上的價值導向功能。通過社團文化品牌創建提升高校社團文化品位,營造思想教育新環境,提高思想教育新成效。
關鍵詞: 高校社團文化 德育 思政教育
高校社團文化建設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要加強對大學生社團的領導和管理,高度重視大學生生活社區、學生公寓、網絡虛擬群體等新型大學生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揮大學生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教育效果。”[1]這不僅說明了政府對高校社團的高度重視,而且說明了高校的作用主要是領導和管理,而主體還是大學生自身。高校社團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積極的社團文化,對于社團自身發展、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社團的現有特征
從大家對社團的認知來看,普遍傾向于認為社團是大學生自發性的群眾組織,具有平等、互助、開放、自主的特點,具有獨特的社團文化。從實踐來看,高校社團具有如下特征。
1.自主性。
高校社團是大學生自發、自愿、主動組成的群眾性組織,在學生的自我成長、自我發展、自我教育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有效途徑。學生在參與、策劃、組織、管理具體社團活動的過程中,鍛煉了自我組織和管理能力,增強了主動意識,增強了主人翁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2.開放性。
高校社團是一種開放性的組織,其開放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招收社團成員的開放性,它面對的是所有在校的大學生,給普通大眾提供公平公開展示自我的舞臺,有興趣的有能力的都可以參加;二是讓全體師生了解社團發展情況的開放性,即社團通過組織活動向全校師生證明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三是社團與社會溝通的開放性,社團經常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給廣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與社會溝通的橋梁,是學生觀察社會、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服務社會的紐帶。
3.文化性。
高校社團是高校文化的最佳表演者和體現者。社團通過活動展示校園文化,有什么樣的社團文化就有什么樣的校園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主陣地。
4.引導性。
高校社團作為一個組織,它成立的初衷是什么,它要發揮什么樣的功能,它應該履行什么樣的職責,它應該招收具有什么條件的成員,它對社團成員和其他學生要起什么樣的示范作用,這些問題不僅是社團發起者要考慮的問題,更是社團的管理部門要考慮的問題。尤其是團組織,由于是廣大的思想先進分子的集聚地,其思想引導性特征值得特別關注。
二、高校社團應該具有德育教育的價值導向作用
《共青團中央、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在新形勢下,各地各高校要從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舍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2]這就指明了,高校在肯定社團是自治組織的基礎上,應該在“導”上下工夫,加強對社團的引導,使之發揮凝聚青年學生、繁榮校園文化、有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共青團工作、傳承校園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1.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團文化建設中的主導性。
隨著當下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種文化及思潮的相互碰撞及影響越來越激烈,社會文化呈現多樣化、多元化的趨勢,一些消極思想和錯誤思想慢慢滲透到高校社團,侵蝕了大學生的健康思想。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社團活動容易淡化思想傾向。表現為注重政治活動的多樣性,忽視政治活動的目的性,使政治活動的目的性為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和功利性所沖淡:強調理解人、關心人、尊重人,忽視教育人、培養人、改造人,使人的個性發展因缺乏理性規范而顯隨意性。[3]活動的內容和意義可能就偏離了社會主導方向。這就背離了國家對社團發展的要求。高校的團委和相關黨務部門應該發揮在社團建設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嚴格把握政治導向和思想導向。
2.社團文化建設要發揮育人功能的價值導向。
社團文化建設的價值導向主要體現在兩個大的方面:一是學生的自我發展價值,二是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價值。要在肯定這兩個價值的基礎上,體現社團文化的主流價值導向。高校社團是大學生的自治組織,從組織的運作規范來看,社團成員以文化認同和內化的形式表現,即學生社團文化在本質上是學生同輩群體亞文化的存在,社團成員之間具有平等性,體現的是平等的關系。以平等為特征的社團文化對個體發展價值就體現在其對成員個體的發展價值。這種發展價值從根本上促進個體對自我價值的認知,促進群體對該個體價值的認可。高校社團在組織上相對獨立,活動的開展上相對自主,良好的氛圍和高度的自主性使社團成員的主體意識和能動性不斷增強,有利于激發創新動機。高校如果能夠采取積極的恰當的政策和措施,通過舉辦社團活動,豐富社團文化,開拓大家的知識面,發掘成員潛能,發展其興趣愛好,則既能培育學生的自主精神和獨立品格,又能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大學階段價值得到充分展示。
3.完善導師制在社團建設中的應用。
為確保高校社團活動的正確方向,提高活動的質量,促進社團健康發展,應該為每個社團都配備相關老師或專家來指導社團活動。這些老師統稱導師,應該具備較高的思想覺悟,較強的專業素養,較深的學術造詣,較為博大的愛心。能夠用專長指導活動,用愛心引導學生,用熱心幫助學生,為社團的發展指明方向,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從社團發展的實際看,學校黨務系統的領導、團委的老師、各系的黨支書記、輔導員等較易勝任這一角色。
三、高校社團文化的創新
1.創建社團文化品牌,鞏固社團文化成果。
學校社團文化活動很多,但能形成品牌的則較少。2012年以來,學校開始注重社團文化品牌創建工作。其目的就是通過社團文化品牌的創建,鞏固原有的社團活動成果,打造“群眾基礎牢、影響力度大、社會反響好”的社團文化。實踐證明,一流的社團都有一流的活動支撐[4],活動的背后有一支思維活躍、創造能力強的社團隊伍。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社團的活動開展,把握好活動的價值尺度,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積極為社團開展活動搭建平臺,拓展空間,提供條件,打造精品。
2.提升文化品位,發揮社團成員的輻射功能。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人才的質量是高校的生存之本,而一所學校的文化定位則決定了該所學校人才培養的品位。高校社團應重視理論建設,并發揮其輻射作用。學校現今已經非常重視這一問題,在入黨人選的確定、評獎評先等環節都會優先考慮表現較好的社團成員。因此,在社團里聚集了大量的優秀學生及干部,從學校每年的年度獎學金評定、省十佳大學生評選、省優秀畢業生評選等情況來看,社團成員的表現非常優秀,這些獎項及榮譽絕大多數被他們獲得。這也給廣大同學一個認識導向:你只有表現優秀了才可以成為社團成員,反過來說,作為社團成員,你可能會表現得更加優秀。這對社團和社團成員來說,作用是相互的,對廣大學生來說,其導向作用非常明顯。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08-26.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件選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405-407.
[3]王娟,王從嚴.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社團文化建設中的主導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9,(6).
[4]廖穎.德育視角下的高校社團文化建設途徑探究[J].高等農業教育,2009,(11):25-28.
本文是2012年度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社團管理對社團發展的影響研究》的研究成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