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育科研是中小學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營造文化和觀念氛圍,可以極大地拓展教育科研發展的空間。文化氛圍是指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相結合協同發展;多樣性與統一性相結合的思維方式;保護和推進中小學教研發展的激勵機制。消除教育科研的四種錯誤觀念:神秘感、恐懼感、名利觀、無用觀;樹立四種觀念:科研興教;科研提質;科研促改;科研興師。
關鍵詞: 文化氛圍 觀念氛圍 教育科研 激勵機制
教育科研是教學改革的先導,是建設優秀教師隊伍的根本,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機會,是培養教師教學興趣的有效手段。新的教改浪潮向我們昭示:教育科研是中小學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教育改革,科研先行,教育科研生產一體的呼聲已成為人們認同的主題。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之際,如何拓展教育科研的發展空間,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研究課題。
一、營造文化氛圍是教育科研生存發展的土壤
形成有利于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文化氛圍和濃郁的學術空氣,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開展豐富多彩的科研活動,營造一種氛圍,是教育科研生存發展的土壤,是中小學教育科研開展的重要保證。
教育科研作為學校的實踐活動,它的發展既受其自身特定的發展規律的制約,又受到一定的學校文化和學術環境的外在影響。適合中小學教育科研發展的良好文化氛圍應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一)可以形成中小學教師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互相結合、協同發展的價值取向。
根據馬斯洛心理需求層次理論,人的最高需要應該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教師職業的特點具有明顯的創造性和藝術性,要達到此境界,需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寬松的組織氛圍、群體崇尚創新的精神、尊重知識和人才的價值觀,這就是人本主義思想所賴以依存的文化氛圍,因此,學校領導應致力于這方面的培養和建設。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新困難新問題不斷出現,現實中的問題呼喚著教師通過科研的態度去探索去解決。進行科學性研究,撰寫教育論文,出版教學專著,從而提高教師在學術界的地位,這是教師最高層次的精神需要。各級各類教育主管部門出臺的“名師工程”正是對教科研績效的推廣,提高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這都是對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相結合協同發展的運用。
(二)可以形成多樣性與統一性相結合的思維方式。
有研討則有爭鳴,有爭鳴則會出現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多樣化,從而出現“百花齊放”的喜人局面。
(三)可以形成保護和推進中小學教研發展的激勵機制。
教育科研是一個艱苦探索求真的過程,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教研能力外,還需要有堅強的毅力,因此,學校應采取適當的措施,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調動并保護教師教育科研的積極性。采取的措施歸納起來就是:以活動推教研,以教研求發展,用實踐檢驗教研。
1.目標激勵。
結合學校實際發展規劃和教師個人成長的需要,制定學校和教師兩個層面的教科研目標,用目標引導,激勵教師的教育科研行為。教師結合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進行“三個一工程”活動,第一個“一”是每位教師每學期必須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在組內或學校內開設一個專題講座,撰寫一篇相關的教學論文。第二個“一”是在校內開一節研究課,并將教材分析、教案、教后感、學科教研組的評教和說課材料匯編成一份材料存檔,作為學年度個人教科研量化的一個方面。第三個“一”,每周確保一次備課組活動,為強化備課組功能,促進整體協作發展,并做到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由備課組長牽頭,輪流主講。
2.評價獎勵激勵。
定期評比教育科研成果,把教師的科研績效與評優晉升掛鉤,設立教師科研獎,使之量化可操作,形成制度規范化,充分發揮評價機制的獎懲激勵作用。以活動促規范,以教研形成規范。我們店口一小開展了“四個優”工程,即第一個優是每學期評選優秀教案,促進教師從課程論的角度研討教材,選擇合適的教法,設計出切合教情和學情的學案。第二個優是優質課,工夫在課外,收獲在課上,這時就明顯表現出教育科研實踐性的優勢。教育科研的落腳點是課堂的質量和效率,而不是烏托邦理論。第三個優是優秀論文,第四個優是優質課件的制作。
3.成就激勵。
(1)向外推薦教師教科研成果,增強教師的榮譽感;安排教師參加重大課題的參與和研究,給教師壓擔子樹榜樣,充分發揮成就激勵的作用;創辦校刊,營造濃郁的學術性氛圍,為教師提供發表教研成果的園地,使得人人參與教育科研,人人學習教學理論。
(2)以活動促教研,以教研帶動全校的發展。通過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示范課、觀摩課和優質課,影響青年教師的成長,強化教科研風氣。一堂好的示范課,應當具有四個鮮明的特征:第一個是“新”,教育思想新;第二個是“熟”,教材處理熟;第三個是“尖”,把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和教學設備引入課堂,充分發揮其效能是現代教學的必然趨勢;第四個是“佳”,教學績效佳。同樣,一堂優質課應具有創造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教學內容處理的創造性;教學方法運用新;教學表達方式的創造性;具有時效性,也就是教學內容與時代緊緊密結合。
以活動促教研,用教學的質量評價教研的成效,引導教師用正確的理論武裝自己、豐富自己,努力實現向科研型、專家型教師觀念的轉變,不求日日新,但求月月異,課下的三備(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中多了一些匠心,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始終站在學科教育發展的前沿,為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二、營造觀念氛圍,擴大教育科研發展的空間
良好的學術環境首先要有良好的學術研究的觀念氛圍,就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發展而言,觀念制約著研究者的態度、情感、毅力和成就;觀念氛圍,影響著教育科研發展的空間。作為研究者的教師是生活在現實的空間中的,實際工作中往往存在四種不良的觀念,為改變這四種不良觀念,要弄清四個關系,樹立四種新觀念。
(一)當前影響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四種不良觀念。
1.“教育科研的神秘感”,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認為搞科研是專家學者的事情,對于中小學教師是高不可攀的。其實教育科研就在日常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只要善于總結,善于提煉,用教育科研的眼光和態度看待,用科研的方法解決,處理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就能使教學工作科學規范有序。
2.教育科研恐懼感,害怕影響教學質量,怕擔風險,不敢開展教科研。教育科研是豐富學校內涵,提高一個學校的品位,促進其可持續性發展的必由之路。一個學校必須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發展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有教學水平較高的名師,有在名師帶動、影響下的一大批視教育為事業,兢兢業業,團結奉獻的教師群體,校園處處、時時能折射出一種具有各自學校風格的厚重人文思想和文化氣脈,他遠離一切不利于青年成長的不良文化。一個學校文化形成的過程,是一種嚴謹治學,求真務實,放下架子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
3.教育科研名利觀,認為中小學教師搞科研、寫文章是不務正業或者是被個人名利思想左右,在現在學校教育,尤其是缺乏前瞻性的管理者面前成為難以逾越的鴻溝。
4.教育科研無用觀,認為中小學教育科研可有可無,搞不搞教育科研無關大局,照樣可以辦學教書,中小學領導必須改變教師對教育科研的不良心態。沒有教育科研,就無法實現可持續性和滾動式的發展,就會缺乏后續人才的培養,就無法擁有優秀的教師梯隊,你的群體將是無首的雀群,噪舌中無目的地亂撞亂飛,或許你一時有成績,但無法也不會永遠地有持久的盛世,這就是所說的“窮人咋富,挺腰凸肚”的道理所在。教學中多一些教育科研,將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嚴謹治學的態度,少一些浮躁的作風,將出現更多求實務真的具體實際人。
(二)弄清四個關系,樹立四種觀念。
1.明確教育科研與振興教育的關系,樹立科研興教的觀念。
2.明確教育科研與提高教育質量的關系,樹立“向教育科研要質量”的觀念。
3.明確教育科研與教育改革的關系,樹立“教育要改革,科研須先行”的觀念。
4.明確教育科研與教師的關系,樹立“教師是教育科研的主力軍”的觀念。
綜上所述,培養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素養是一個系統工程。教師是教育科研活動的主體,要解放思想,堅持改革,樹立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勇于創新。與此同時,學校需要營造寬舒和諧的教育科研環境和氛圍,為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活動提供綠色通道。教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提高了教師的整體素質,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教師由“傳授型”、“經驗型”逐漸向“科研型”、“學者型”轉變。我們深深體會到:只有堅持走教科研之路,才能促進教師隊伍建設,才能推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