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xiàn)代英語學習由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組成,要做到會說、會讀、會寫、會譯,就要會聽。聽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對說的理解過程。相對于會話、閱讀、寫作等語言技能而言,聽力是一種特殊的、綜合性很強的技能,囊括了語言文化、心理素質和邏輯思維等各種因素,這些因素既自成體系又相互聯(lián)系,因而,聽力教學往往成為英語教學主要難點之一。作者結合多年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發(fā)現(xiàn)初中《新目標英語》聽力教學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巧妙處理其中的聽力材料,有效設計聽力環(huán)節(jié),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農村初中 英語聽力教學 存在問題 應對策略
一、《新目標英語》聽力部分的特點
《新目標英語》教材中的聽力部分具有四大特點:(1)聽力材料內容豐富,每單元中至少有五個聽力訓練;(2)聽力的任務形式多樣,有如下幾種:①Circle;②Nnmber;③True or False;④Match;④Check;⑥Fill in the chart;⑦Complete the conversations with words;⑧Write some words in the chart;⑨Choose;⑩Write the first letter on line;11Put something in the correct order;(3)聽力任務練習信息量大;(4)詞匯覆蓋面廣,語境生動豐富,而且從八年級下冊開始,生詞增多,語速加快,語境更加復雜化,有部分表格要填的信息多,所以,農村學生很難完成。
二、農村初中《新目標英語》聽力教學實際中存在的問題
1.語音障礙
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師的發(fā)音不標準,大部分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對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發(fā)音的差異問題不重視,他們對《新目標英語》詞匯附錄中部分標出兩種讀音的單詞喜歡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而只讀一種音,所以,在聽力中,學生對美英發(fā)音的差異就會不適應。
2.曲解教材設計的意圖
教材中的聽力任務雖形式多樣,但各個任務間的設計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呈現(xiàn)梯度的。另外,教材中每單元第一個聽力任務是先給出一幅圖,讓學生進行Free talk 或 Groupwork,然后進行Pairwork,充分操練,再讓學生完成1b 的聽力任務,他們認為這樣會降低聽力的難度,卻不知這與先“輸入”信息,再“輸出”語言的理論是背道而馳的。
3.沒有采取合理科學的聽力訓練方法
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方法比較簡單、單一,只是按照“聽錄音—做練習—對答案”的方式 訓練聽力,教師在聽前沒有做足夠的引導和預測而直接聽錄音,在聽的過程中,教師只顧按鍵并點名校對答案,對學生聽的狀態(tài),聽的過程中策略的指導比較缺乏,聽后只是機械地將聽力材料讀一遍或編簡單的對話,沒有針對聽力材料進行拓展和延伸。
三、深入理解教材,設計有效的聽力任務
英國聽力教學法專家Mary Underwood 根據(jù)聽力理論和記憶的心理規(guī)律提出了三段導學(three stages of teaching)模式:聽前(pre—listening),聽中(while—listening)和聽后(post—listening)(Cook,2000)。這三個步驟概括了聽力理解全部過程的思維活動,它們不僅適用于平時的聽力訓練,而且適用于應試聽力的全過程。根據(jù)這一模式,筆者在平時的教學實際中,采用聽前(pre—listening),聽中(while—listening)和聽后(post—listening)三個步驟(見下表)對聽力材料予以處理。
1.聽前:注重聽力策略訓練。
2.聽中:設置有梯度的任務。
3.聽后:拓展任務,發(fā)揮聽力材料的四重功能——聽、說、讀、寫。
(一)聽前階段
學習是學生在新知識與已有知識之間建立聯(lián)系的過程。如果學生頭腦中沒有與新知識相關的背景知識,就很難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在聽力前運用“頭腦風暴”法,能有效地激活學生頭腦中學過的相關背景知識。
(二)聽時階段
培養(yǎng)學生抓住聽力材料主要內容及主題思想的能力。這是聽力訓練中教師應著重教給學生的一項重要技能。人腦的記憶容量有限,尤其對陌生的外來語,它的反應速度遠不如母語迅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克服對每個單詞平均分配注意力的錯誤心理,只需讓學生聽明白關鍵詞,明白說話人的中心思想即可。在聽音過程中,心態(tài)的調整很重要,心理緊張容易導致對所聽信息的攝入出現(xiàn)斷層現(xiàn)象,從而導致無法正確理解所聽材料。
(三)聽后階段
聽力技能是具有交際性的語言技能,對學生的辨音、記憶、推理、歸納等能力、語言反應的速度及接受聽力信息的承受能力都有一定要求(李亮,2008)。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聽說結合,以說促聽,以聽帶說,做到說中練聽,聽后練說,聽說結合。
四、結語
總之,聽力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教師在設計聽力任務時,要研讀教材,充分領會教材聽力設計的意圖,有效合理地設計聽力教學任務。我們應結合“Task—based Listening”的教學模式(如圖所示),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步驟完整的聽力任務,層層突破、循序漸進,并且做到精泛結合、聽讀結合、聽譯結合,不斷地進行廣泛的閱讀以增加詞匯量,提高各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包天仁.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實驗研究交流教材(內部交流資料),2002.
[2]李亮.新東方高考英語聽力.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3]左慧芳.開發(fā)利用教材聽力資源,提高學生聽說讀寫技能.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9(5).
[4]Cook,v.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Edward Amold.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