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在的物品包裝越來越精美,越來越有創意,人們用完就一扔,非常可惜,而孩子們卻非常喜歡這些所謂的無用的廢品。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是綱要的精神,在廢舊物品中尋找教育契機是我們的嘗試和收獲。從廢舊物品中,抓住教育契機,有計劃地實施活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讓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提升動手能力,體驗親子樂趣。
關鍵詞: 廢舊物品 教育契機 制作材料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種使用便利的飲料瓶罐、禮品盒、一次性杯盤、碗等應運而生,人們常常在用完之后就丟棄它們,其實這些廢棄物既美觀又質地好,是很好的制作材料。在有計劃、有目的的動手制作活動中,引導幼兒將“廢舊物品”變為“有用的東西”,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綱要》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這學期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嘗試。
一、和孩子一起收集,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孩子求知的動力。孩子從呱呱墜地起,就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摸摸這,看看那,成人眼里那些沒用的瓶瓶、罐罐到他們手中就成了百玩不厭的玩具。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寶貝”不屑一顧,不是嫌臟,就是怕把家里弄亂,于是強迫孩子扔掉,孩子無奈,只得忍痛割愛。其實孩子表面上不再玩了,可暗地里一有空就玩弄那些廢舊物品。針對此我們可為孩子專設“百寶箱”、“材料架”,用來放置隨時收集來的廢舊材料。我在班上發動孩子,把家里不用的廢棄的盒子、瓶子、罐子等洗干凈帶到幼兒園來,并作簡單的分類擺放。收集廢舊材料的范圍不限。孩子可以隨時按制作需要隨意選取材料,從而不僅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滿足孩子的愿望,而且為幼兒制作活動提供物質保證。
二、和孩子一起欣賞,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
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是促使素質教育健康發展、全面提高孩子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審美的過程離不開生動豐富的感性材料,因此,要重視觀察力的培養,而我們扔掉的廢舊物品、各種包裝材料往往形態各異,色彩鮮艷,圖案豐富獨特,可以從形狀、色彩、結構及平衡、對稱、變化、統一諸方面引導孩子仔細觀賞,獲得造型美的粗淺知識。還可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挑選一些優秀的作品與孩子一起賞析。比如欣賞月餅包裝盒時,可以拿出不同形狀的包裝盒,有方形的、圓形的、有六邊形的等,從形象上感知盒子的不同點;從色彩上欣賞顏色的絢麗和豐富,有的月餅盒子色彩是對比色的運用,有的是近似色的運用,有的是漸變色的運用等;從畫面內容上豐富孩子知識,可問孩子: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聯想?你認為畫中什么最重要?為什么?這幅畫給你什么感覺?他們為什么要畫這個景色、這個物體?假如讓你畫,你會怎樣畫?會添上什么?舍去什么?老師要細心傾聽孩子的回答,肯定他們說得對的地方,必要時給予指正,從而使孩子逐步提高審美能力。
三、和孩子一起想象,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才能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要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就要培養他們的具體感,所謂具體感就是將模糊的稍縱即逝的表象、幻想變成清晰的、具體的、永久保存的圖像,就是要把頭腦中的想象具體地表現出來。怎么表現?也就是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動手做出來。因此,我們就可以組織多種多樣、形式各異的活動,充分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系統。
人的大腦信息百分之八十來源于視覺,“看”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孩子通過觀察收集的物品、結合自身經驗產生聯想、在已有的物象上添畫、裝飾、想象、涂色,進一步發展想象力、創造力。如:孩子把船形的喜糖盒想象成一輛坦克,把正方行糖盒想象成燈籠,把易拉罐想象成油罐車,把雪碧瓶想象成火箭,把肯德基紙桶想象成帽子、燈罩等。這些有形的物品為幼兒開啟了想象的大門,讓孩子發現美、創造美,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飛翔。
四、和孩子一起制作,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
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手的活動關系到大腦的發育,手指動作的訓練對腦細胞可產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活動越多、動作越復雜,就越能刺激大腦皮質相應運動區的生理活動,從而使思維活動的水平愈來愈高。因此,手的動作對發展思維起著積極的參與作用。前蘇聯教育家列·符贊科夫認為,現在的社會需要“手腦并用”的人,學校培養的人既要善于動腦又要善于動手,實際操作能力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對于如今的幼兒來說,自然也毫不例外。
五、和孩子一起玩耍,體驗親子樂趣
幼兒通過一些實際的動手活動,使創造性思維物化,同時也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更符合現實,具有實際的效果。對于幼兒來說再也沒有什么比他們完全靠自己創造出一些東西更令其滿足,而這些創造能成為他們游戲、學習、生活中的玩具、道具、學具、用具等,自然更進一步激發其動手制作的熱情。幼兒在一次次動手制作—游戲—制作過程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拓展自己的思路,嘗試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制作中的問題,即在動手能力發展的同時更有利于創造潛力的充分發揮,也體驗到利用自制玩具游戲的樂趣。
在尋找挖掘廢舊物品的教育契機的過程中,我們通過收集、欣賞,想象、制作等形式,引導幼兒對廢舊物品巧妙利用,使幼兒進一步感知只要動手動腦廢就能變成“寶”,激發收集身邊的廢舊物,參與“變廢為寶”動手制作活動的興趣和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豐富生活,提高能力,增進情感,促進孩子整體素質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