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習慣普遍很差,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課堂不聽講,以致學習效果很不盡如人意?;瘜W是一門自然科學,其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目前一些教師的課堂提問卻無法有效地對學生的思維起到引領作用,偏離了教學的“終點”。一個準確、生動、有效的課堂提問,往往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從而有效地提高化學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 化學課堂 提問方法 學習興趣 民主教學環境
怎樣才能提高化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我認為有效的課堂提問應從教學的實際出發,首先根據教學的知識內容與思想內容,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來精心設計問題。另外,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與心理特點也是設計問題的根據。有效的提問建立在對學生學情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生預習的情況的感知,抓住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共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充分的討論來解決;二是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可以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啟發學生解決問題。總之我們設計的問題應始終致力于找出能激發學生思維的興趣點,使提問真正問到學生的心里。我認為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精心設計課堂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認真研究教材,精心選擇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高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較差,對學習沒有什么興趣,特別是像化學這樣的公共基礎課,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首要任務?!疤釂枴笔敲课唤處熒险n時都要用到的方法,也是激發他們學習的很重要的因素,那我們就要很好地利用這一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根據教學實際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提問。比如通過聯系實際生活設置問題,讓學生充滿興趣,從而啟發學生思考。例如講授酯類的性質和制取時,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酒是越陳越好,越陳越香,這是為什么呢?廚師為什么經常用白酒和食醋搭配做烹飪呢?然后做乙酸與乙醇的酯化反應的演示實驗,讓學生聞反應后生成的液體的香味,他們就會聯系到老師剛才所提出的問題,進而進入思考。
2.精心設計發問點。
課堂上,老師的每次提問都應該是有目的、有依據的。選擇發問點是至關重要的。所謂發問點就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的切入點,也就是應該在什么時間提問,在哪個環節提問。發問點的選擇若不適宜,則必然會導致無效提問,從而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我在設計發問點時努力做到抓住知識的疑難點提問,并且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問在“最近發展區”,引發思維激情,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還可以通過結尾或者連接上下文等方式尋找發問點,力求提出適宜的問題。
3.設計的提問要有梯度,要由易到難。
《學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边@是一個重要的原理,說提問要有梯度,先易后難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使學生“跳一跳,摘桃子”。課堂提問不僅要切合教材與學生的實際,還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做到深淺恰當,難易適中。偏深偏難的問題,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過于簡單的問題,不能激起學生的思考,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效的課堂提問要追求全體學生的全員參與,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從提問中得到啟發,有所收獲。有效的提問要求提問的內容準,有定向性,有恰當的深淺程度。要想做到這些,就必須在課前充分做好學情分析,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和愛好都做到心里有數。只有這樣,才能使提問具有針對性。
二、營造民主教學環境
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上的表現是各有差異的。有效的課堂提問還是建立在學生敢于提問和敢于回答問題的基礎上的,這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躍、暢所欲言營造一個民主教學環境。課堂提問中往往存在著偏愛的現象,這對課堂負面影響很大。教師往往對成績較好的學生提問較多較難的問題,忽視了另一部分學生,這樣的話,會造成部分學生“事不關己,與我無關”的態度,養成懶于思考的習慣,阻礙了思維的發展。所以教師在對待學生上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以學生為本,區別對待,營造和諧的對話氛圍,用平等的觀念給每一個學生平等的發展和學習的機會。不能因急于完成教學任務而限制學生的思維,從而導致學生不敢問、不想回答。對能力一般的學生提一些一般性問題;對于能力較差的學生,問題則要比較淺顯,如判斷性、直觀性的問題。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喜悅,對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發現并抓住課堂中生成的有價值的問題或有價值問題的誘因進行點撥提問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對備課過程中預先準備好的問題,到課堂上的時候,有些容易的學生基本都能回答,而有點難度的學生不一定能完全回答上來,甚至有時候預想中應該會的問題,學生也很盲目,那就需要我們根據課堂情況,隨機應變,可以分成幾個小問題或者加提示引導等。同時,我還注重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來提問,幫助學生張揚個性。在學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際點撥,可牽一發而動全身,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不滿足于現成的觀點和結論,才會產生問的愿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火花會不斷迸發,問題會一個又一個地產生。他們可以詢問同學,更可以質疑老師。教師要及時給予恰當的鼓勵。對于一些難度不大中規中矩的問題可通過點撥解決或引導生生對話解決。對于學生那些有創新價值的問題,教師則要鼓勵學生認真思考、開展討論或辯論。而對于學生那些有創新價值的問題,教師則要鼓勵學生認真思考、開展討論或辯論。例如在講了“氧化物”的概念“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種是氧元素,這種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為什么?”這樣,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反復推敲,從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概念中關鍵的詞句“由兩種元素組成”來分析,由此加深對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對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化學課堂是精彩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究竟該采取什么樣的提問方式,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強求一致。但作為問者的老師,必須認真學習理論知識,深入鉆研教材,只有具備了淵博的知識、開放的思維、創新的意識,才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從而真正達到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目的,使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切實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天寶.新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肖成全.有效教學[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4.
[3]熊生貴.有效教學和諧課堂[M].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