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少年兒童的想象力猶如一個尚未開發的寶藏,只要善于挖掘,就會找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作者提出應通過樂理知識、歌曲教學、欣賞活動、舞蹈、表演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孩子們在想象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翱翔。
關鍵詞: 音樂教學 想象 嘗試
想象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人類發展進程中,不僅遠古有想象,現在和未來也有想象,不僅成人有想象,孩子也有想象,這種想象是思維的展翅,是無止境、無窮盡的。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推動世界,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兒童的想象力猶如一個尚未開發的寶藏,只要善于挖掘,就會找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如果沒有挖掘,那么就可能把寶藏埋沒于地底。如何挖掘這些寶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通過樂理知識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樂理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既抽象又枯燥,于是我從學生的內心感覺出發,營造一些讓學生自由感受、想象的音樂環境。如在教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時,我首先讓學生分辨出聲音的長短:火車汽笛聲長,汽車喇叭聲短;貓叫聲長,狗叫聲短等。其次,用鐘樓鐘聲、電子鐘秒針跳動聲和機械快擺表秒針跳動聲分別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學生得到直觀的感性認識。接著,讓學生閉眼聆聽老師發出的不同節拍的走步聲和跑步聲,由學生用拍手、跺腳的方式把聽到的模仿出來,從而完成由聲音感知到動作感知的過渡。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感到新鮮有趣,而且學得透、記得牢。
二、通過歌曲教學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歌曲教學是音樂課的重要內容之一。活動中如能充分發揮形象思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則能更好地達到音樂教學目的和完成音樂教學任務。如在教唱《小小的船》的開頭導入時,我先出示許多形象逼真的星空圖,以讓學生既直觀地了解到什么是星空,又激發探索星空奧妙的興趣。當學生陶醉在這一幅幅美麗的星空圖中時,我適時啟發道:“小朋友們,看到這些星空圖,你想到了什么?”這時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爭先恐后地說:“我想和月亮姐姐打電話。”“我想飛到天上看看星空。”“我想去和人造衛星聊聊天!”……就這樣,孩子們在抒情的歌聲中盡情地想象。
又如學習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時,通過對歌詞有感情地朗讀,學生了解到一個王二小把敵人引入我軍埋伏圈的生動故事,腦海中出現一幅二小悲壯犧牲的情景,從而引起感情共鳴,實現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然后我引導學生對歌詞進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詞演唱時不同的感情。這也打開了學生“音樂想象”的大門,學生每每唱到“……可憐他死得這樣慘”時,便熱淚盈眶,仿佛看到小英雄王二小慘死在敵人的屠刀下,鮮血染紅了大地。
三、通過欣賞活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欣賞活動是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即通過對音樂的認真傾聽,從而運用語言及身體的動作去表現音樂,進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一種主要形式。無拘無束的想象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想象力的基本前提。如:在欣賞二胡曲《賽馬》的時候,我引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展開想象。有的說:“聽了這音樂,我好像來到了大草原上,看到了一群馬兒在比賽。”有的說:“我好像看見馬群在大草原上飛快地奔跑。”我問:“你從哪里聽出來像是馬兒在賽跑?”孩子們馬上說:“我聽到噠噠噠的馬蹄聲。”還有的說:“我好像看見前面的馬兒在跑呀跑,后面的馬兒追呀追,真激烈呀!”我對孩子們大膽的想象給予鼓勵和表揚,并引導他們想象馬兒奔馳在遼闊的草原上,牧民們為他們敲鑼打鼓高喊加油的熱鬧場面。孩子們高興地做起了跑馬步,個個高喊:“駕!”有的揮起了小馬鞭,有的拉著韁繩說:“快點,超過他!”孩子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發揮想象力,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出多樣性、首創性,在相互熱烈的討論中體驗著想象所帶來的快樂。
又如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時,我這樣啟發:“現在我們想想,樂曲中,當一個樂器演奏時,你想到了什么?”幾個孩子叫道:“是一個玩具兵在走路。”我又問:“那有幾種樂器出現呢?”大家爭先恐后地說:“是幾個玩具兵在走。”我繼續問:“大家注意沒有,中間有一個很渾厚的聲音,這你想象是什么?”學生卡住了,我及時引導:“像不像一個胖乎乎的玩具兵呢?”全班同學都笑了。于是在我放第二遍音樂時,他們紛紛模仿玩具兵的樣子,哼著旋律搖晃著腦袋……我不禁為學生的音樂想象力所感動。
四、通過舞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自古以來,舞蹈與音樂就是一對有機的結合體,是形體美與音樂美的交融。舞蹈離不開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在舞蹈中表現得更酣暢淋漓,二者相得益彰、共融共生。如果在音樂教學中,能根據歌曲的內容,創作一些舞蹈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表演,定能加深學生對歌曲的體驗與理解,拓展學生的“音樂想象”。以往教舞蹈時,總是采用“教師編,學生做”這種機械式模仿的方法,束縛了學生們的手腳和大腦。在教學中,我打破這個常規,讓學生聽音樂,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把聽到的音樂用自己的手、腳做動作發揮,自我表現。如在給歌曲《春姑娘》編排舞蹈動作時,孩子們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全班幾十個人編了幾十個小舞蹈,盡管有的大同小異,有的動作也欠優美,但我還是表揚和鼓勵了他們,因為這畢竟是他們的心血,他們自己的“作品”。又如當《快樂的小熊貓》以活潑明快的旋律進入了第二部分時,我就貼出第二幅畫,啟發學生想象:“我們仿佛看到了兩只活潑可愛的小熊貓來到池塘邊打水,搖搖晃晃地抬著水桶,穿過森林,走過小橋,仿佛還與小鳥致意問好。”接著隨音樂的節奏與旋律,讓學生戴好小熊貓頭飾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律動。在整個欣賞過程中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還創造性地把音樂所表現的形象用動作表現了出來。
又如學完《藍藍的天》這首歌后,在我的指導下,讓學生根據歌曲中描寫的藏族孩子接阿媽回家園的事情,編成舞蹈,自唱自跳,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舞和曲結合緊密、妥帖,展現了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助人為樂的生動畫面,有助于學生“音樂想象”的進一步展開。在課上,我總是鼓勵學生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大膽地去想象,去表現自我,這樣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才能。
五、通過表演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音樂教學中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在借助歌曲教學、欣賞、舞蹈讓同學們展開想象,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再讓他們做一做、演一演,去親身體驗音樂形象,更加能夠加深對歌曲的體驗與理解。例如,在欣賞完《獅王進行曲》以后,我請一個學生穿上披風、戴上面具、手持兵器,扮演成威武的獅子大王,再請幾位小朋友扮演幾種小動物——獅王的臣民,讓他們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伴隨音樂的進行,將音樂形象惟妙惟肖地表演出來,讓樂曲的情緒在學生的活動中更充分地表現出來。學生的想象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在歡樂輕松的氣氛中,一個個都好像置身于密密的大森林中,在參加熱鬧的動物狂歡節。
我覺得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是加強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途徑,只要能充分挖掘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孩子們就會像魚兒一樣在想象的海洋里自由地跳躍,也會像鳥兒一樣展開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翱翔,正所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