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06年7月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第三條指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胡錦濤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人文關懷理念成為了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高校輔導員應運用人文關懷理念指導自身更好地開展工作。
一 人文關懷的內涵
人文關懷就是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懷、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對人類的解放與自由的追求。人文關懷就是關注人的生存與發展,就是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人類自覺意識提高的反映。
具體來說,包括層層遞進又密切相關的幾層涵義:①(1)承認人不僅作為一種物質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存在。(2)承認人無論是在推動社會發展還是實現自身發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3)承認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統一、作為手段和目的的統一。(4)尊重人的主體性。人不僅是物質生活的主體,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個社會生活的主體,因而也是改善人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品質的主體。(5)關心人的多方面、多層次的需要。不僅關心人物質層面的需要,更關心人精神文化層面的需要。(6)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應當是自由、積極、主動的發展,是各方面素質都得到較好的發展或達到一定水平的發展;是在承認人的差異性、特殊性基礎上的全面發展,是與個性發展相輔相成的全面發展。
二 當前輔導員工作的現狀
1.輔導員工作的發展和取得的成效
1953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向當時的教育部提出試點輔導員制度,自此這一制度開始在清華大學試行,獲得了極好的收效。② 1952年教育部《關于在高等學校有重點地試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中指出:“為了加強政治領導,改進政治思想教育,全國高等學校應有準備建市政治輔導制度。”由此,高等院校輔導員這個職位確定下來,在大學生的培養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61年《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和1965年教育部《關于輔導員工作條例》,對輔導員的工作任務、職責作了規定。輔導員職責在1980年由教育部、團中央發布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得以進一步完善,該文件指出:高校的政工干部既是黨的政治工作隊伍的一部分,又是教師隊伍的一部分,他們擔負著全面培養學生的重要任務。教育部2006年7月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第三條指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
從上述的文件變遷中我們可以看到,輔導員的首要工作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次也肩負著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服務咨詢的職責。目前輔導員從事的工作大體分為思想教育工作、日常管理工作、服務咨詢工作。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高校輔導員成為重要的職位被固定下來,輔導員工作為高等教育的發展、為大學生的培養和教育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輔導員已成為高等院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當前輔導員工作面臨的問題
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也會面臨工作困境,就筆者看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陷入事務性工作,缺乏和學生必要的對話。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和大學生有關的工作都是由輔導員承擔的,工作涉及面較廣使輔導員經常陷入瑣碎的事務性工作中。繁瑣的日常工作使輔導員疲于應對,缺少時間和學生相處和對話,導致輔導員和學生難以親近,教育和管理工作開展得不暢。
第二,部分輔導員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意義缺乏認識。《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和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息息相關。然而從福利待遇上講,高校輔導員不如高校教師;從社會地位上講,高校輔導員也不像高校教師那樣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從高校輔導員自身來講,部分高校輔導員也把該職務當做是“試水池”和后續發展的跳板,高校輔導員崗位流動性大。盡管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至關重要,但是從社會、高校再到個人,都缺乏對該職位必要的認識和重視。
第三,部分輔導員對學生缺乏關愛之心,缺乏基本的職業素養。高校輔導員工作是一項與人打交道的工作,是一項與大學生健康成長有著密切聯系的工作。它需要高校輔導員具備基本的職業素養:熱愛工作、高度責任心、熱愛學生、關愛學生等。但確有部分高校輔導員沒有認識到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責任心不足,對大學生缺乏關愛,只滿足于做好事務性的工作。這樣的工作狀態使學生缺少必要的教育和引導。
第四,部分輔導員工作得不到學生的理解和認可。部分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的確付出了時間和精力,但是工作得不到學生的理解和認可。甚至出現學生不熱愛自己的輔導員的現象。這不僅讓輔導員失望,積極性降低,也未達到培養好大學生的目標。問題就在于輔導員沒能真正深入學生,缺乏與學生的有效溝通,沒能讓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得到學生認可。
三 高校輔導員如何運用人文關懷理念開展工作
1.輔導員應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理念
人文關懷就是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高校輔導員只有發自內心地愛護學生、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愿意和學生談心,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真正成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才能真正引導大學生成長成才。從輔導員自身角度而言,人文關懷理念也幫助輔導員找到了職業的追求和職業的信念;使輔導員從思想層面提升自己,使輔導員更具影響力和感召力。使輔導員變成更具道德品質的人,也使輔導員具備了自我實現的道路。
2.輔導員應更具有榜樣的力量
高校輔導員具有榜樣作用,大學生關注高校輔導員的一言一行。道德具有傳染性,輔導員的品質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品質,輔導員是在與學生面對面的交往中開展工作的,他對學生的道德影響是隱性的,這種影響潛移默化,一旦形成很難改變。具有人文關懷品質的高校輔導員,能夠言傳身教引導學生也成為具有人文關懷品質的人。輔導員的人文關懷是建立學生和輔導員信任關系的基石,具有人文關懷素質的輔導員的榜樣作用是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成長的無言向導和動力之源。
3.輔導員應轉變教育方式,從灌輸式教育轉變為對話式教育
人文關懷要求把學生作為主體,真正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輔導員應該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育為對話式教育,認識到大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尊重大學生的人格,尊重大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輔導員在日常管理和教育中應在理解、體諒、尊重的前提下和大學生對話相處。對話是師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的心靈溝通的過程;是師生共同尋求真理、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過程。輔導員應該在日常管理中引導大學生的共同參與、品德共進。在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也能夠和學生互相理解,彼此關心。
4.輔導員應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輔導員應引導學生廣泛的涉獵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和活動中來,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同時,輔導員應該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到學校和班級的管理中來。在學生干部選舉、評獎評優、入黨推薦等過程中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自主教育。
注 釋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24377.htm 百度百科 訪問時間:2012.4.18
②林樟杰、沈研.輔導員角色定位新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11)
參考文獻
[1]候晶晶.內爾?諾丁斯的關懷教育理論述評與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04
[2]候晶晶.諾丁斯以關懷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論及啟示[J].教育研究,2004(3):36~37
[3]謝登斌.21世紀學校道德教育捍衛的使命[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4(3):82~83
[4]蘇靜.學會關懷與被關懷——論信息時代未成年人關懷品質的培養[J].中國教育學刊,2006(3):23~24
[5]楊海英.確立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J].中國科技信息,2010(16):266~267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