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案例簡介
一天,某學生給我發短信:老師,我好苦惱,能找您說一下嗎?該生是2011級的新生,開學快一個學期了,覺得各科知識都很難學,和以前在高中的學習完全不一樣,第一次聽講,好像聽不懂老師在講什么,期中考試成績也不理想。但同班卻有好些同學學習很輕松,這使他自己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總覺得自己很努力,卻達不到自己的目標,因而開始出現失眠、頭痛、沮喪、容易疲勞、脾氣暴躁等現象,現在又臨近期末,擔心自己考試掛科太多,再想到畢業以及自己的未來前途,感覺渺茫。
二 案例處理
我認真聽完該生的敘述后,并沒有立即做出評價,安慰他先回去休息。然后私下與他所在班級的班委及舍友和父母進行了溝通。該生性格較內向,學習刻苦,對自己的要求很高,責任心也很強,有自己的理想,一旦達不到自己的目標,他首先不去考慮自己定的目標是否合理,而是先陷入自責,認為自己能力不行,因而變得不自信。然后就會在下一次制定更高的目標彌補自己的心理,還是不實現,于是他又再次陷入自責,開始變得自卑。在他的潛意識中,他總是希望別人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因此,他找不到知心朋友,同時也沒有安全感、認同感和歸屬感。這種自卑和自我否定傾向都屬于不良的認知,而這些錯誤的認知又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因此他的情緒長時間受到干擾。因為他不能很好地依據環境的改變來變換自身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以及思維方式,不能適度地進行心態調節與放松,因此使他一直處于緊張、不安與焦慮中,長期在這樣的壓力下生活與學習,這對他產生了很大的負面效應。
過了兩天,我找到該生,把他帶到隔壁的一間空辦公室,我拉著他的手走到房間的一面墻邊,然后雙手將其雙肩按壓在墻上。他詫異地看著我。我邊按壓邊說:“你就是這樣將你自己擠壓在一個狹小的屬于自己的空間里面的,這個空間將你逼得喘不過氣。你只有讓自己逃離這個空間,換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才能得到釋放。”看著他若有所思,我又接著說:“你是不是認為自己制定的目標一定能達到,而不去考慮它是否符合現實,你總是用道德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使你自己活得太過自我,這種思維壓得你太累,就像弓箭的弦,如果你拉得太緊,它就會斷,你現在就是這個狀態,要有張有弛才行。”
然后我請他坐下,開始和他聊起來,并與他說了我的一些經歷,他很好奇地聽著。我說:“我曾經在剛進大學時,想著要好好學習,因為讀高中時成績都不錯,高考成績也理想,每天我的生活就是三點一線,教室、圖書館和宿舍,結果在第一學期的期中考試,宿舍很多平時不怎么學的同學考得都比我好,我開始氣餒了,覺得付出那么多都得不到回報,結果第一學期就開始有掛科了,在第一次的英語專業四級考試中沒通過,我本科是學英語的,英語的專業考試每個人只有兩次機會,結果我開始心慌,以至于在第二次,僅剩的一次機會中還是沒過,當時已經是大三的下學期了,馬上就要面臨找工作和畢業了,我拿什么去找工作?而且學校有規定,英語專業的學生拿不到專業等級證書是拿不到學位證的,那就等于大學白讀了,我該怎么辦啊?”這時該生問我:“老師,那后來呢?”他似乎對我后邊的經歷很感興趣。我也抓住這個機會問他:“你覺得我剛說的那段經歷和你是不是有些相似啊?”他點點頭:“那你后來呢?你怎么會當上我們學校的老師呢?”他帶著疑問開始聽我后面的講述:“正當我不知該怎么辦的時候,我只能硬著頭皮問我的輔導員,她就說要不考上研究生,要不考過專業八級,這不是比登天還難嗎?就沒其他的辦法了嗎?我思考了一個晚上,做出了一個很艱難的決定,我要跨專業考研,不去嘗試,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在剩下來的半年里,全宿舍最早起床的是我,最晚睡的也是我,在最后臨近考研的一個月,也是西安最冷的一個冬天,2008年,我經過自己的努力,終于考取了公費研究生,似乎老天爺也開始眷戀我了,同年的專業八級考試我也奇跡般的過了。就這樣,我順利畢業了,讀研究生的三年也很順利,現在就很順理成章地成了你的輔導員。”他的臉開始舒展開,似乎沒剛進辦公室那么緊張了,接著說:“老師,我好羨慕你啊。”我看著他:“沒有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道路是一帆風順的,就像你覺得老師就應該很順利一樣,老師也是一個普通人,也是不斷成長起來的,當你遇到困難時,首先不能氣餒,要分析我為什么沒達到目標,目標是否合理,而不應該去考慮我不如別人之類的,在下次制定目標時要考慮自己的現實情況,制定合理的目標,不要隨意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不行,不如別人。”
在接下來的聊天中,我將他的關注力引導到他的現實生活和興趣愛好上,他說他喜歡寫日記,我問他,是不是不管是開心的事還是不愉快的事都會寫呢?他說以前是這樣的,但自從進入大學后,感覺每天都挺忙碌的,就沒精力去寫了。于是我給他留了一項作業,每天記下一件自己覺得快樂的事情,不管大事還是小事,可以是自己的一些所見、所聞、所感,他點頭答應了。一個禮拜之后,他給我發短信:老師,我現在情緒好多了,也感覺自己輕松多了,我會好好思考您和我說的話的,謝謝您。
三 案例思考
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就業率,家長對孩子的就業及前途也越來越重視,這就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學習壓力與心理負擔,面對突如其來的壓力,學生不知如何應對,害怕辜負父母和學校的期待,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學生,他們常常隱藏在心理,越積越深,就更容易出現錯誤認知和心理障礙。
針對以上個案,我通常會采用認知療法,首先糾正他的錯誤認知,給他布置作業,進行行為訓練,逐漸改變他的心理狀態,讓他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并充分給予肯定,讓其認識自己的存在價值及意義。
四 建議
第一,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因為內向型的人常常缺乏人際交往,他們遇到問題,很少與其他人傾訴,常常隱藏在心里,使得他們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第二,輔導員要做學生健康的知心朋友,因為學生大多時間都在學校,與輔導員的接觸最多,輔導員只有時刻關注他們,才能增進師生間的感情。
第三,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閃光點,一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常常自信心不足,容易自卑,這時輔導員就要善于發現他的優點,并給予肯定,促使其向上。
第四,輔導員要及時觀察學生的動態,發現問題要及時與其周圍同學及家長溝通,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五,不斷完善自己,用自身的修養來感染學生。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效仿的標準,所以輔導員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