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行的教學過程中,集體備課已成為教學教研過程中教師普遍認同的一種備課形式,而且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旗級教研隊伍中的一員,在與老師們的長期探索中有了些許體會,也積累了一些經驗,現與同仁們共同探討。
一 保證教師集體備課質量,需做到“五定”
1.定內容
明確教師集體備課的具體內容、范圍,并統一教學進度。
2.定時間
有長期計劃,規定統一時間,保證集體備課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
3.定地點
各備課組由學校安排指定地點開展教師集體備課。
4.定主備人
依據每位教師都能得到素質提升和接受鍛煉機會的原則,將備課任務分配給教師,備課組長將教師集體備課的單元備課內容于學期初通知主備教師,課時、備課內容提前一周通知主備教師,確定好主備人。
5.定參加人員
備課組的全體成員要按照規定的時間在規定的地點參加集體備課活動,主備教師在集體備課時將備課內容復印,分發給每位教師。集體備課由備課組長主持,參加人員要簽到,活動后要填寫好集體備課記錄。
“五定”雖不是重心工作,但這是集體備課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只有做好前提工作,集體備課的工作才能有序開展。
二 教師集體備課的主要內容
教師集體備課分為全冊教材備課、單元(章節)備課和課時備課三部分。
1.全冊教材備課要在學生開學前的備課期間完成
主備人要指出本冊教材內容及單元組成,分析、理解教材編排意圖、結構特點,梳理出學科知識序列,提出教學建議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在整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依據課程標準,聯系學生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科教學計劃。
2.單元(章節)備課要按教學計劃提前一周備出下一單元的教學內容
單元(章節)備課時,主備人要進行單元教材分析(包括單元教材編排意圖、特點、訓練重點等)、學情分析,明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提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和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法,指出易錯易混點、教學時要注意的問題,同時提出疑點、困惑及教學時間安排,其他教師進行補充,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共同解決問題。
3.課時備課要提前一周備出教學內容
備課時,主備教師要提出自己具體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手段,教學過程。特別需要注意:(1)提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2)對學生預習內容、預習方法提出具體的要求;(3)精心選擇和設計各種形式的練習題、作業題。其他教師提出補充、完善、修改意見,主備教師綜合大家的意見后,形成教案文本,由備課組長簽字后復印,分發給其他教師使用,同時上報教導處存檔備查。
三 教師集體備課的具體方法
1.初備
初備是集體備課的起始環節,也是集體備課活動是否有收效的最重要的環節,因此要求由每個集備組的主備人抽調較為充足的時間自行完成。主備人要將自己的教案規范書寫,留有修正批改的空白,打印出來復印,參加集備組的人員人手一本,便于教師在集體備課活動時討論修改。
第一,認真學習與研究課程標準、教材與教學參考書,深刻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認真查找與教學相關的資料,有效地整合教材資源。
第二,在備課時,要做到“五備”。(1)要備課程標準,明確三維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教學關鍵。(2)要備教材,要備寫教學內容、知識結構以及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3)要備學生,教師要深入地了解學生、了解學情,既要了解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況,還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想什么、需要什么,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只有這樣,在教學中我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4)要備教法和學法,選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要依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不同而不同,但不論選擇何種教學方法,都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5)要備知識的及時遷移,依據考綱與教學內容,及時遷移知識,將知識內化、運用,也就是要備好課堂練習題、討論題、探究題與課后作業題。
第三,備教學程序,新課的導入、導語的設計、教學活動的組織以及教學過程的構建,都要精心準備。
第四,備自己特有的教學模式,提出自己獨創性的設計方案。
第五,備教學手段、教具和學具的使用、實驗設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備課,有條件的可制作成課件。
第六,備課時突出問題意識,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恰當適時,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對學生的問題及可能做出的回答有預測。
第七,備教學反思。將自己在教學中的優點、不足反映出來,甚至是教師對某些需要研討的問題,在教案中拿出來以供集體備課教師討論解決。
2.研討交流
首先由主備人根據自己設計的初備稿進行說課,圍繞教學內容逐一拋出自己的理解、觀點、設計及有關理論依據。說課內容要包括:對教材的分析理解及體會編者的意圖,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達成與突破,選用的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板書設計,存在的問題與困惑等。然后其他參與教師依據主備人的教案及說課內容對各個環節進行討論,指出優點和可發揚之處,同時也要指出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為了保證交流不流于形式,教師研討交流可不拘于形式,可就一點有感而發,也可整體發表意見,相互交流、討論,達成共識。
3.專業引領
主備人或學科引領者針對教學方案進行點評和指導,根據集體研討時每位集備成員的發言,吸取其優點,改進其不足,相互補充,綜合集體的意見和智慧,在原有的基礎上使教案的內容更加充實和完善,形成共案,并將集體備課形成的共案傳到電子備課系統,供同學科教師學習與借鑒。
4.個性設計與反思
每位教師根據本班和自己的教學風格,對教案進行不斷的反思、推敲、斟酌,適當進行增減,對形成的集體教學共案進行再修改,形成個性化的教案,也就是二次備課。各集備教師采用個性化教案上課后,要及時交流教學情況,反饋教學效果,對教學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探討,提出改進措施。還要把實施過程中的啟發、瞬間的靈感、困惑或不足等及時記錄下來,寫出教學反思,便于今后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備課.上課.聽課.評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祝智庭、閆寒冰.如何備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