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和培養目標在全國范圍內的中小學落實,我國的英語基礎教育已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新課程教育體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綜合素質為宗旨,強調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品德,滿足學生終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使學生形成終生學習的愿望和能力,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創新現行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目前牛津英語教學是以任務型學習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幾年的教學實踐和教法探索中,我深深體會到只有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的交流,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教學,才能真正達到新課改提出的要求,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成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何創新現行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我認為必須有以下幾方面的認識。
一 教學理念的更新
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總是以老師教為主,一節課中老師要講大半節課,然后就是以學生做練習來鞏固所學的知識。這樣的教學重視知識的系統傳授和筆頭練習,而忽視了聽、說、讀、寫和口頭語言能力的練習。這種教學的后果是使學生患有“英語聾啞癥”或“高分低能癥”;另一種教學認為語言相當于一門技能,如同騎車、游泳一樣,多練即成。故教學時較強調大量單一、重復的練習和鞏固,這樣的后果是使學生對語言的學習產生厭惡,最后導致失去學習的信心。而牛津英語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學習,在老師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學會學習,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
二 培養自立,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對發展思維能力極其重要。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認為,學習不是被動機械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布魯納非常重視人的主動性,他認為,學生和科學家的智力活動從本質上說是一樣的,無論掌握一個概念還是解決一個問題、發現一個科學理論,都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因此,他大力提倡發現法學習。所謂發現法,就是讓學生獨立思考,改組材料,自行發現知識,掌握原理、原則。要盡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而自動的思想家。可見,教師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培養獨立思考習慣十分重要。
三 直觀教學、快樂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和語言交際能力
根據心理學理論,興趣是學生進行活動的主要動力。學生的興趣總是和一些積極、肯定的情緒相聯系,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可以降低學生意志努力的程度,使其注意力較長時間集中在某活動內容上,并能喚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的欲望。有了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地、自覺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表現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興趣的教學,尤其是單純理智的學習,需要學生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單一的教學過程中,這對于興奮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轉移的學生來講,無疑困難重重。此外,由于理智性的學習缺乏一定的情境和趣味,學生始終處于羞怯、懼怕說錯的情緒狀態之中,影響學生豐富的想象,不能充分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甚至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在牛津英語的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具、游戲、全身性的反應活動都能引起學生對語言本身的興趣,并能幫助他們加深理解,加深記憶。
四 全面、合理的安排課后任務
牛津英語課后任務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形式,應和課堂教學實際緊密聯系,但又不是課堂教學的簡單重復。否則,課后任務便失去了意義。安排課后任務時,必須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知識水平,選用切實可行的方法與形式,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安排課后任務。
教學模式是教育理論、教學觀念、教學規律和教學經驗的綜合體現。教學模式的構建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師生的雙向交流,給每個學生同等的表現機會。牛津英語的教學模式還在探索和實踐中,要真正做到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創造寬松活潑的課堂氣氛,贏得學生的參與和配合,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需要我們教師的共同努力。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