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教學始終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過程,無論是哪種模式和方法,過程是重點,脫離了教學過程,效率的提高也就無從談起。教學過程是以知識為主線的能力培養過程,教師要在教學中盡量帶領學生經歷知識的構建過程,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技能,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構建;教學過程;高效課堂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課堂教學改革可謂風生水起,提倡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提倡教學模式改革。然筆者認為,教學始終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過程,無論是哪種模式和方法,過程是重點,脫離了教學過程,效率的提高也就無從談起。就高中物理而言,教學過程是將三維目標融合為一個整體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思考。
一、教學過程和教學過程目的
按照傳統理解,教學過程是教學活動的展開過程,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而借助教學條件來引導學生認識教學內容從而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過程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不難看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起到的是指導作用,而學生則要自主地經歷某種學習活動,如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概括等,從而獲得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來認識客觀世界,讓自己獲得發展。
然而,教學過程并非是單純地從“過程”角度出發的,在過程中必然有一定的目標指向,這就自然引申出了教學過程的目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經歷了一個學習過程的目的,不是單純地在知識結構上的構建,學習過程中,來自認識過程的體驗、意識,對方法的掌握,能力的發展等都將成為重點,而這些也正是學生用以解決問題、認識客觀世界的手段。為此,我們甚至可以說,過程和結果的關系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知識和能力的關系構建問題。
二、構建教學過程難度大
一直以來很多教師都反對應試教育,認為應試教育是以分數來定終身。那么,素質教育中為何還要有應試,原因就在于要讓學生在完成紙筆測試的過程中,考察學生的基本素質,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教學的難就難在這里。而在從傳統教學到新課程的轉變過程中,要實現知識和技能的過渡,也需要一個過程。
我們以傳統的曲線運動方向教學為例,教學中,教師首先列舉旋轉砂輪上的火星、旋轉雨傘上的水滴沿圓周切線飛出的事例,這算是構建一個情境,接著得出結論(做曲線運動的質點經過某位置的速度方向,在曲線過這點的切線方向上),再以例題的講解來加強學生對曲線運動方向的理解,最后以布置作業的形式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從這一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以下四個信息:
1.對實現過程目標的認識偏差
在這一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以知識來作為解題的關鍵,對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意識和習慣等因素沒有考慮,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對過程的認識不足,對學生在過程中的體驗,意識和方法掌握、能力發展等放到次要位置。
2.將以知識為線索的教學轉變為以知識為主
在教學中,學生新知識的構建需以原知識結構為基礎,這猶如一個鏈條,多個連續環的不斷銜接才能形成一個整體的鏈條,知識就是這個鏈條的線索。換言之,教學過程是以知識為線索而構建起來的一個系統過程,也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目光都容易鎖定在知識層面上而忽視了教學是以知識為線索而展開的過程。
3.教材的呈現方式難以轉變
教師教學需要借助一定的媒體而進行,教材正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梁。但教材是以單向的信息傳遞為主要方式的,它無法獲得讀者的反饋信息,于是,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對教學過程進行再創造,教學過程就只能停留在對結果的探索上,過程依然無法實現目標功能。
4.教學過程重形式而忽略過程本質
即在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注重將學生當做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工具,而學生的主體性被掩蓋在教師的完成任務面罩下。這也正是新課改為何要提出以學生為主體,要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緣故。因為在問題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學生才能真正深入到學習過程中去,知識才能形成構建,技能形成才更加穩定。
三、教學如何注重過程
從上述的幾個信息不難看出,只有教學注重了過程,目標的達成才有可能,高效課堂也才能真正走向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這就教師在教學中充分認識到教學過程本身不是為了獲得知識,而是借助知識來促使技能的形成。
以“曲線運動速度的方向”教學為例如下圖,首先教師為學生提供砂輪上的火星、鏈球運動員投擲鏈球的照片讓學生觀察,并以問題“怎樣確定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在某一時刻的速度方向”來作為引導,再以實驗“通過鋼球在具有任意曲線形狀的導軌內的運動”來進行論證曲線運動某點的速度方向跟曲線相切。在實驗中,首先在水平桌面上有一曲線軌道,軌道由幾段稍短的軌道組合而成,鋼珠由軌道的一端滾入,在軌道的束縛下按軌道的形狀做曲線運動。在軌道的出口A 處放一張白紙,蘸有墨水的鋼珠離開軌道后在白紙上留下一條運動的痕跡,它記錄了鋼珠在A 點的運動方向。取去一段短軌道,鋼珠的軌道出口改在圖中B 處,在B 處放一張白紙,記錄鋼珠在軌道B 點的運動方向。還可以繼續取其它位置作為軌道出口進行相同的實驗。分析鋼珠運動軌跡跟曲線的關系。再以極限思想的滲透來作為理論分析后得到結論“做曲線運動的質點經過某位置的速度方向,在曲線過這點的切線方向上”。
可見,教學過程是以知識為主線的能力培養過程,對于以實驗為基礎的物理教學,教師要在教學中盡量帶領學生經歷知識的構建過程,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技能,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