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學校開設的眾多課程中,信息技術是一門較新穎的課程,是信息時代公民進行終身學習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環境。學生對計算機的知識是很感興趣的,而且參與意識極強。但卻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學生都特別想自己動手,不想教師上課,學生一進電腦室就直沖向座位,打開電腦就自己開始弄起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出現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偷偷做的現象。于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就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進行嘗試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生;學習能力
一、創設情境,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愛因斯坦也認為:“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對于任何人來說,要想在某個方面有所發展、有所成就,興趣是必不可少的。我們面對的受教育者是小學生,他們由于年齡小,各方面能力差,加上對以往應試教育教學模式的長期適應,對教師、家長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性,談不上能夠自主學習,更談不上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了。我們要努力改變學生目前的這種狀況。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對學習活動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和手段,不斷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表現欲望,并使之在學習過程中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主動學習,積極投入探究,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中真正得到體現。
1.以導語激發自主學習的熱情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語是一節課發出的最初音符,從一開始就要牢牢吸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導語可以有多種形式,如在教學“漢字的輸入”這一內容時,我采用了“激將法”,“同學們,老師能把你們的姓名全部打進計算機里,你們能不能呢?”又如在教學“電腦錄音”這一內容時,教師事先把學生的聲音錄進電腦,上課時再把這些聲音播放出來,學生聽到自己的聲音都感到很驚訝!這時教師適時點撥:“同學們,剛才你們都聽到了自己的聲音,這是老師利用電腦里的一個小程序完成的,大家想不想試試?”就這樣一系列的談話,往往都能扣住學生的心弦,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使學生內心產生一種迫不及待想嘗試的念頭。
2.以范例激發自主學習的熱情
在講授“計算機基本知識”時,除講清楚概念外,我采用舉例對比的方法。例如,講“信息與人類的關系”時,我將我國海陸空三軍演習中的原始森林生存實驗作為練習題,把每個學生分成小組,每個組自行討論選擇物品完成實驗,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了基本概念。在講授PowerPoint“設置背景”教學中,由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歌曲導入。教學重難點:設置背景。整體把握:始終圍繞著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進行,編故事,救被灰太狼抓去的美羊羊,而設置了一個關卡,要通過關卡首先要學會三個通關內容,(1)要想順利闖關首先要知道,在PowerPoint里,打開背景的方法;(2)你們真棒,已經順利通過了第一關,下面需要你們在“背景”選項里找“其它顏色”的方法;(3)你們太棒啦!已經順利學會了前兩個通關內容,下面請打開“背景”選項里的“填充效果”,其中有四項。學會三個通關內容,然后進行闖關,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請每個小組打開“可愛的羊村村民”幻燈片,按每張幻燈片的要求設置幻燈片的背景。
二、創設寬松氛圍,大膽放手,激發創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努力嘗試,營造積極探索,具有創造性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強調在課堂上,只要勇于嘗試,就是成功。我認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一個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敢于嘗試,自主學習的精神。要求他們在信息課上遇到不懂的地方不縮手縮腳。
教學《PowerPoint》這個軟件中,教師展示課前準備好的美麗的背景時,其實學生在臺下就很想操作了,要求教師不再演示。于是,我就讓他們自由摸索,讓學生在自主嘗試中發現了PowerPoint背景的設置方法。之后,我讓學生依次演示了自己的發現,有的用軟件中的背景圖片設置背景,還有的用在網上下載好的圖片來設置背景。看他們一臉的自豪就可見其內心的喜悅。
學生嘗試使用著各種菜單給我帶來不少驚喜。我想,這就是他們敢于嘗試的成果。
三、合作學習,堅持訓練,培養能力
學生是課堂上的主人,教師應當以啟發引導為主。“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小學生的好奇心強,持久性差。課堂上教師講的多,學生會感到厭煩,打不開思路。所以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當多考慮小學生的特點,應當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師生合作,學生之間合作。課堂上,學生有問題可以與教師交流,尋求幫助;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體現合作。
如在學習用Word制作小報時,我就讓學生4人組成一個“編輯部”,有的做“主編”,有的做“美工”,有的做“記者”,有的做“文字輸入員”等,學生在制作小報過程中,都能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又能團結一心,取長補短,使他們在活動中都發展了創造力。
學習能力是學生的基本素質,是實現開放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基礎。能力的形成與獲得是長期訓練的結果,堅持訓練是唯一的途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不斷努力,有目的地對學生開展扎實有效的信息技術能力訓練,及時分析總結,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后續的訓練,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與提高。
總之,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要全面考慮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要。努力創造條件,以積極參與、自主學習、學以致用為本,激發興趣、合作學習、嘗試創新為手段,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大膽探究,小組合作,使他們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縣塔山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