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活動和其他活動一樣,總是由個人的某些需要引起的。如果沒有需要,也就沒有由需要所引起的思維活動,這種需要稱為認識需要。
【關鍵詞】思維活動;新課題;求知欲
認識需要常產生于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對它們來說,學習者似乎熟悉,但又不清楚,不能立即解決的問題,此時學習者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自己去積極思考。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憤”是欲求明白而不得,“悱”是想說而不能恰當地說出來,這里所說的憤、悱狀態也就是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求知欲望是人們思考、研究問題的內在動力。學生的求知欲越高,他們的主動探索精神越強,就能主動積極地進行思維去尋求問題的答案。如果學生對問題的本身及其結果漠不關心,那就會使思維過程失去緊張性。而一個恰當并引人入勝的問題,常常可以掀起思維的漣漪,鼓起探索的風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要有意識地創設疑問,布置疑陣,以激發學生深入思考。特別要注意通過新課的導入來創設思維情境,以引起學生的認知興趣,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活動積極地開展起來,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設計新課題的導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談一點體會。
一、從學生渴望解決的實際問題出發導入新課題
數學知識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現實生活,是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抽象,反過來,運用數學知識,又能有效地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實用性和實際性的問題能使學生有親切感和好奇心。
生活與生產實例是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因素,教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設計一些與教材內容有密切聯系而且對學生來說又比較感興趣的問題要求學生去解決,這就會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求知欲望。
如在講《三角形全等的識別》時,先提出問題:頑皮的明明不小心把家里的一塊裝飾用的三角形玻璃打碎了,碎片為如圖所示的三塊,現需重配一塊,明明帶上其中的幾塊,便能把玻璃配好了。那么,明明到底帶上的是哪幾塊呢?這樣學生為帶上哪幾塊而展開激烈的討論,并努力為自己的答案尋找依據。
這樣就為學生學習三角形全等的識別創設了思維情境,不但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能在他們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二、通過學生自己去嘗試、實驗、發現來導入新課題
凡是學生經過自己的觀察、實驗而發現的規律,不論在他們的思想感情上,還是在學習興趣上都比教師給出現成的命題予以證明要強烈得多。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凡是條件和時間允許,都應事先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去發現規律,然后再在課堂上進行理論性的證明。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定理》這一課時,可在上一堂課先布置學生做這樣一個實驗作業:任畫一個三角形,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開后拼在一起,讓學生看看每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等于多少度?在講解時,先檢查學生實驗作業的完成情況,并要求他們敘述實驗的結果。然后提示,這個結論是我們通過實驗得到的,它還需要經過理論上的證明。你們會從理論上證明它是正確的嗎?學生如果沒有仔細閱讀材料是難以證明的。這就激發了他們學習新知識的欲望。
如:在講解《等腰三角形的識別》這一課時,教師可提出一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的問題:如圖,△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一不留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沒了(用黑紙遮擋,如左圖所示),只留下底邊BC和一個∠C。想一想,有沒有辦法把原等腰三角形△ABC重新畫出來?這時,有的學生用量角器先量出∠C的度數,然后以BC為邊,B為頂點畫出∠B=∠C;有的學生取BC上的中點D,用三角板過D作BC的垂線與∠C的一邊相交得到一個點A,連結AB,然后教師歸納學生的畫圖方法。剛才我巡視了一下,大家想出了兩種方法:一是用畫出與已知角相等的角(∠B=∠C)來畫;二是用過底邊BC的中點畫底邊的垂線來畫。同學們,你們認為這樣畫出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嗎?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此時老師指出:這到底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等腰三角形的識別(板書課題)。這樣導入新課題,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容易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便于活躍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三、巧設懸念,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來導入新課題
課堂教學中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好奇、懸念和求知欲,從而轉化為強烈的學習要求。
如:在講“一元一次方程”時,做一個猜年齡的游戲:“同學們,將你們的父親或母親的年齡乘以2,再加上10,你們告訴老師最后的結果是多少,老師就能猜到你的父親或母親的年齡。”學生感到好奇:一是老師并不知道各人的父母親的年齡,怎么能猜到時;二是各人父母親的年齡并不相同,但老師卻能一一猜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立即激發了學生的探究心里,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四、以故事引趣,激發求知欲來導入新課題
生動有趣的故事,能引起人們的注意,進而誘發人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提出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加以引導,便能升華為求知欲。
總之,導入新課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與個人自身的特點來精心設計。教師對教材應深入研究,創設出能引起學生的認識需要,能啟迪學生思維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望,才能上好數學的每一堂新課,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