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是語言的訓練,更是思維的訓練。作文教學的源頭即創造思維的培養、激發與訓練,唯有創新不斷,才有作文源頭之活水。
【關鍵詞】激活;思維;分步;作文;創新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闭Z文教學的“活水”從何而來?我認為就在于激活思維。思維活了,就會百花爭鳴,百花齊放,就會生機勃勃,碩果累累。語文作文教學重在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思維的跌宕起伏、淙淙流動中到達教學目的的彼岸。
第一步:個性釋“字”
漢字作為一種文字,它代表的意義不只是一種文字那么簡單,更是一種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代表。我要求學生解釋單字,不是按字典上那么解,而是發揮想象力,自己獨立地根據字形來解釋一個字的含義,我把這種解釋文字當作是一篇小作文。對于這種創造性的勞動,學生自始至終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舉幾個例子:
休——人靠在木頭上即休息。林——木多就成林。
先從最常用的會意字入手,由淺入深。一學期下來,收獲是顯著的,學生們的許多想法令我耳目一新,受到很大的啟發。
團——有才之士相聚一團。吳——口大于天/一口吃掉天。
同樣的字也有不同的講法:
鎖——門和門框的定情物。
鎖——通過禁錮他人來表現自己的價值。
這第一步對學生作文的實際意義也許并不大,但它引起了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新的興趣,他們發現了文字中蘊涵著的詩意,接著就明白寫文章就是要表現這種詩意,這就是一個成果。他們都能夠明白:把生活中和隱藏在自己心靈中的詩意挖掘出來,表達出來,這就是寫作的過程。
第二步:嘗試練“句”
能夠作精辟解釋的字數量有限,便發展到釋詞練“句”。這也有些類似于“魔鬼詞典”。我要求學生以一個詞為對象,仿照魔鬼詞典的方式寫出自己的詞條。
我用“魔鬼詞典”的詞條來啟發學生:
危機——在危險中導找機會。(原義:危險的根由;嚴重困難的關頭)
戰爭——一種解決政治疙瘩的方法,用舌頭解不開就用牙齒咬吧?。ㄔx:民族和民族之間、國家和國家之間、階級和階級之間或政治集團之間的武裝斗爭)
讓學生領會寫好這類詞條的要領,不僅要抓住對象的特征,還要有聯想,有某種哲理的隱喻。在語言表達上要精煉、含蓄,不可直露,話說到能讓人意會即可。
第三步:訓練謀“篇”
有了第一、第二步,我便開始作文謀篇布局的思維訓練,讓學生在寫作話題作文時把自己的心理世界擴展開來。我的要求仍然是用純真的心靈和敏捷的思維來創作、創新。
教師要從“話題”說起。所謂“話題”,就是談話的中心,就是引發談話的源頭,如:某句名言、某個故事、某則新聞、某項成果、某部電視劇等,所有這些都可以作為“話題”來引發人們的聯想、引發人們的議論,也就是引發人們心中想說的話。可見,由某個設想好的“話題”所引出的作文就是“話題作文”。我以一次作文訓練為例:請以“路”為話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題目自擬。
(一)指導學生審題
1.抓住題目關鍵詞語,明確下列問題
話題:“路” (寫作對象)
內容:與“路”有關的內容都可以 (范圍)
體裁:不限,除詩歌外
字數:600字以上
2.抓住寫作對象、寫作范圍引導學生進一步審題(自由討論)
問題(1)從這個“路”的話題,你會想到什么路?有哪些路?
討論明確: ①“路”是來往的通道。
②學生還會說出下面的一些路:鄉村之路、校園之路、城市道路、平坦大路、崎嶇山路、學習之路、人生之路、探索之路……
教師還可以補充點撥:魯迅作品中還寫到了“希望之路”: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這是魯迅鼓勵人們向著希望之路前進,去迎接新生活的名言。
由“路”這個話題引導學生給“路”這個詞添加一些修飾語,使學生對“路”這個詞語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理解,引導學生逐步打開思路,激活思維。
問題(2)同學們找出的這些路中,哪些是指本義的路?哪些是經過引申或比喻而來的路?
教師歸納明確:本義——鄉村之路 (實)
引申、比喻義——人生之路(虛)
從“路”的意義出發,指導學生區分“路”的本義和引申、比喻義,從而引出“實路”與“虛路”的概念,為下一步多角度立意做準備。
(二)指導學生立意
在各種各樣的“路”中,我們要選定一條自己心中最熟悉的“路”,并選出這條“路”中自己最有話說的角度,然后再考慮立意。
問題(1)如果寫“實路”,該怎樣寫?為什么要這樣寫?
如:有學生寫路的發展史。主要介紹路的形成、發展,路的功用等,并展望路的發展趨勢。
老師點評:這可以寫成說明文,不過要寫好這篇文章,必須平時注意觀察,注意搜集資料才行,如果是考場作文就有一定難度了。
問題(2)如果寫“虛路”,又該怎么寫?為什么這樣寫?
如:有學生寫人生之路。人的一生會經歷各種各樣的事,在這個旅程中,有順境,有逆境,逆境時必須迎難而上,勇于拼博。
老師點評:這個立意既可以寫成散文,又可以寫成議論文。
問題(3)這個作文題除了寫“實路”或“虛路”外,還可以寫什么?怎樣立意?(引導學生進一步聯想,打開思路,找出更好的立意。)
老師適當點撥明確:還可以寫與路相關的內容或由路引發的聯想。這樣的作文訓練主要是根據不同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引導學生展開聯想,逐步打開思路,進行多角度思考,學會多角度立意,讓能力強的學生寫出有一定深度的文章,而能力相對差的學生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找到自己有話可說的角度、選材、立意,順利完成作文。
在作文思維訓練中,教師要寬容且鼓勵那些雖有偏頗、但閃爍著智慧的火花、初具思維穿透力的優秀作文。由于最大限度地擺脫了權威(老師)的束縛,從而保證了每個學生主體的個性都能得到最充分、最自由、最完整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思維與語言》.斯皮爾金著,張家拯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5
[2]《創造性思維》.邵興國等編著.中國和平出版社.2006.6
(作者單位:浙江溫州甌海職業中專集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