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政治課是一門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學科,同時高中政治課程還肩負著強化學生的愛國意識、完善學生的哲學、經濟知識體系的任務。因此,高中政治課從某一個程度上看是一門信息包含量極廣,同時具有較大難度的綜合性和科學性的課程。要構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課堂需要教師合理地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方案,探索出有力的教學途徑,從而幫助學生獲取有關的基本的政治知識,同時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要幫助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得到完善,使得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愛國心得到進一步的激發。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一、認識高中政治教學
高中政治課是一門旨在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學科,同時高中政治課程還肩負著強化學生的愛國意識、完善學生的哲學、經濟知識體系和培養一定的精神文化素養的任務。因此,高中政治課從某一個程度上看是一門信息包含量極廣,同時具有較大難度的綜合性和科學性的課程。
有不少教師認為政治教學其實就是簡單的告訴學生我們國家現行的政治制度、當前的一些基本的經濟現象和文化現象及教授給學生一些基本的哲學知識。其實不然,高中政治是一門充滿藝術性和挑戰性的科目。而如何獲得高效的高中政治課堂,一直是每一個從事高中政治教學工作的教師的最大心愿。
要構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課堂需要教師合理地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方案,探索出有力的教學途徑從而幫助學生獲取有關的、基本的政治知識,同時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要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得到完善,使得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愛國心得到進一步的激發。高中政治課堂應該擔負起歷史和時代的教育使命,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均衡發展承擔相應的責任。
但是當前的高中政治教學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認識不恰當
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普遍都有一種逆反心理,越被教師所提倡和肯定的,他們越反感,甚至憎惡。因此,很多學生認為高中政治就是一門宣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課程,是一門非常枯燥乏味的思想理論課程,其實不盡然。
當然,學生存在這樣的錯誤認識是正常現象,畢竟自小學的思想品德一直到初中的社會課程多數內容是在教育學生如何做一個社會主義的好公民,學生從小聽到大,都厭煩了。但是,高中政治教材的內容是有很大不同的,其中有對政治制度和我國現有的政治現象的介紹,有哲學知識和經濟學原理的介紹,有文化相關知識理論的介紹及中華傳統和先進文化的弘揚。而這四大部分的知識設置的目的是為了完善學生的基本常識,提升其能力發展,實現一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認同。但很多學生存在的錯誤認識,使得學生對政治學習產生抵觸心理,甚至滋生了厭學情緒,這都是需要教師加以重視并采取措施進行修正的。
2.師生之間缺乏基本的交流
教師只有掌握了學生的學情才能夠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正所謂:“教學相長!”教師和學生如果缺乏基本的交流,那么學生的學習近況教師無法掌握,教師的教學目的和計劃也很難落實到位。這樣就不利于教學相長,也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存在的這些問題必須重視,也必須得到解決,這樣高中政治這門具有一定難度的綜合性課程才能夠順利開展。那么在當前教學環境下,政治教師該如何做才能夠將高中政治這門帶有一定藝術性的高難度課堂教好,同時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呢?筆者總結自身多年教學經驗的得與失,提出以下幾個觀點看法僅供參考,希望能夠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高中政治課堂進行有效教學的策略
1.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糾正學生錯誤的觀念
高中政治這門學科的特殊性,使得學生對這門課程并沒有太多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日常的政治教學之中,一定要注意培養起學生對高中政治學習的興趣和激情,從而扭轉學生對高中政治這門學科的錯誤認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政治學科的求知欲,有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即“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課堂釋放情感”。
例如,在講述我國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時,教師可以引用當前國際和國內普遍關注的“中菲黃巖島事件”材料。課前收集整理黃巖島事件發生的經過,可找出相關的新聞圖片資料和一些媒體的報道評論,著重展示我國政府對黃巖島事件的立場和態度。這些客觀的真實性的時政新聞材料的展示,讓作為熱血少年的高中學生從心底里燃起對祖國的一種熱愛,對國家主權和領土的一種關注。然后,給學生一點時間,讓他們表達自己對此事件的觀點和立場,釋放自己的情感。學生探討地非常熱烈而投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去關注我國政府的觀點、立場和措施,思考為什么,從而明確我國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原因。當然學生所表達的看法是有偏頗的,但這過程就是讓現實走進課堂,激發情感,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過程,能夠逐步轉變對于高中政治科目的認識,同時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有關知識的學習之中,使政治課不淪為空洞的說教課,取得更大成果,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創設合理情景,幫助學生能力提升,實現“讓知識提升感受,讓感受反思生活”
高中政治的材料題難度較大,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所以,教師進行高中政治教學還需要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實現能力的提升。
高中政治進行情境創設,主要可以通過時政情境、生活情景、探究式的問題情景的創設來幫助學生實現能力的提升。
創設時政情景主要是通過一些時政新聞來引入有關的學習內容,從而借助時政新聞來刺激學生的大腦細胞,激發學生的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能力。創設生活情景,主要是將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引入教學,讓教學內容與生活相聯系,使得學生感受到政治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同時,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且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學科知識應用能力。
例如,進行到“生活與消費”這一部分的內容學習時,教師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來激發學生的思考。如:非典時期,很多人瘋狂的搶購醋,導致醋價暴漲。因為貼近生活,學生都會感想多多,讓學生先得出某些結論。但學生看法很多是不成熟甚至片面的,再明確經濟學原理如何進行解釋的,在理論的指導下,重新分析認識事件,糾正錯誤的思想觀點,讓“知識提升感受”。這樣的與生活相聯系的方式使得學生覺得理論具有真實性和可感受性,且有一種切身的體會。并且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夠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更好地做出判斷,也使得所學習的“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有一個更加深刻的印象。
通過多種情景的合理設置,學生對政治學習的好奇心得到增強,同時這些具有一定探究性的開放問題的設置,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也有利于運用知識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提升。
3.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要“規劃一個主動學習的路徑”
學生是學習和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角,而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者。在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但要實實在在地確立學生在政治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是不容易的。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密切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突出學生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使得學生能夠在其中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翁,能夠在學習之中得到一種滿足感,此外,主體性地位得到突出后,學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并且獲得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而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將隨之得到提高。
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首先需要教師在心理上融入到學生中,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有一種歸屬感,使得學生在心理上靠近教師,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使得教師能夠更加清楚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并及時給學生以必要的幫助。
然后,就是在課堂具體的教學之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主要可以嘗試通過轉換角色的方法來實現,即變之前的教師講、學生聽和教師問、學生答的傳統教學模式為教師聽學生講,教師回答學生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這樣展開,例如:進行“影響價格的因素”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時,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將該部分的教材進行瀏覽,然后教師請學生講一講自己初看這一部分的內容得到的印象有哪些。很多學生可能有印象的還是“商品、價格、價值”這幾個大的方向,但是一些具體的小問題還并不是很清楚。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給學生5到10分鐘再將教材內容進行細讀,并要求學生將其中的重要知識點和自己的不理解的地方找出。學生仔細看完教材后,對于教材的重難點,如商品價格與價值的關系、價值量的決定、價值規律的內容等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同時學生很有可能會提問,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那么為什么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呢?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和個別勞動時間如何進行區別呢?價格與價值的不一致情況等。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重點部分重新進行梳理知識點,幫助學生加深對該部分知識的印象和了解。同時就學生所提出的疑問,教師并不著急回答,而是請別的同學進行回答。最后教師在同學解答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解釋和深化。
這樣,對于該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經歷了:“預習、自己的深化學習、思考、提問、回答、深入回答”這樣一個過程。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掌握得到加深,記憶的牢固性也得到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在凸顯出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基礎上獲得提升。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就要在教學中盡可能給學生規劃一個主動學習的思想路徑,就好比有專家說的,坐別人開的車走十遍,不如自己開車走一遍,對這條道路來的更熟悉和對路邊的風景印象更深刻。教師對知識講解幾遍,可能不如學生自主探究一遍知識生成的過程來得更有效。
4.教師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
一堂課程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教師要對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提問以及教師的深入引導講解是教學的主體部分。但是由于這種教學模式是學生為主導,但是學生對教材把握的準確度并不是很高所以還需要教師在學習結束后,抽出3至5分鐘幫助學生對有關知識點進行梳理,從而幫助學生更全面系統地掌握好該部分的知識。還是以“影響價格的因素”這一部分的內容為例,教師引導學生對該部分知識進行梳理后,學生會發現這部分的知識點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主要有:
A.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B.影響價格的因素
C.價值量、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D.價值規律的主要內容、表現形式及作用
這些知識點的歸納總結,可以采用知識框架結構體系,形成明確的知識關聯系統,為學生更好地深化學習和記憶落實提供了簡明扼要的大綱,同時也是在幫助學生培養一種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三、小結
做好高中政治教學工作是一項有難度且富有挑戰性的工作。當然除了上述方法外,筆者認為政治教師還需要多與學生交流,多從學生的言談中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情況,并且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高中政治的學習。
當然,進行高中政治有效教學的策略肯定遠遠不止筆者所列舉的這幾項。同時,筆者也堅信只要肯探索,肯多從實際的教學中進行總結,高中政治教學就會不斷有新的更好的方法涌現出來,并且能夠不斷提高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聶敏,夯實基礎 提升能力——淺析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學,現代閱讀,2011年12月,第12期
[2]宋蓬勃,談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學周刊·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1年第3期
[3]周昌平,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學術論壇·科技創新導報,2009年第34期
(作者單位:浙江省天臺縣平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