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為本是歌唱藝術的基本原則,我國古代就有“情之所至、音之所生”的觀點,講了有情才能有聲,人為情所動、聲為情所發的道理?!扒闉槁曋荆暈榍橹巍笔俏覈鴤鹘y唱論中重要的美學思想,演唱者的真情實感是聲樂情感審美表達的重要特征。再好的聲音,缺少了真實的情感,歌聲也是蒼白無力的。真情實感不是虛情假意,更不是裝腔作勢。作曲家在作品中勾勒的情感基調,要由歌唱者轉變為活生生的情感表現。演唱者要依據作品中內在的喜、怒、哀、樂,掌握好情感表現的分寸,在演唱過程中,把自己化為作品中的人,用真情實感去體現人物的情感,從而去點燃觀眾情感的火花,這樣的情感表現才具有藝術感染力。
一般情況下,思想上的聲音形象總是指揮并協調著發聲器官的肌肉活動,即歌唱者對于他(她)的樂器的主要控制不只是肌肉上的,還有思想上的。通過想象所形成的內在聽覺,總是不自覺地預先支配著聲音的吐發,要唱一個音,歌唱者必須首先對那個要唱的母音有一個清晰完整的想象。歌唱藝術同其他表演藝術一樣,從閱讀作品、熟悉角色開始,就需要借助想象的翅膀,將生活的真實轉化為藝術的真實。離開想象,演唱激情將無從產生,藝術情感的表達也就失去了內在的基礎和依據。演唱中的想象是演唱者在原有表象的基礎上加工改造出歌曲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這種想象不是聲音技巧,而是情感的流動,通過想象把自己置身于歌曲意境和人物心理之中,感受歌曲所要表現的情緒。復雜的歌曲分析和處理是離不開想象思維活動的,沒有劇情的想象、人物形象的想象、生活實踐的想象,就不能走進作品、不能進入角色,也就不會表現出逼真的情感,也就失掉了藝術表現的真諦。想象是歌唱者對歌曲的表達和審美體驗的橋梁。
聲樂作為一門深受人們喜愛的、綜合性的表演學科,是人聲唱出的帶有語言的音樂,在眾多音樂表現形式中,聲樂的表現力極其豐富而迷人,它的魅力是其它音樂表現形式所無法媲美的,作為一門綜合性藝術,美妙的歌聲是通過歌唱者身體各部“器官”的有機配合,在主觀的聲音觀念作用下,發出合乎其審美觀念的音響,在聲樂表演及聲樂教學中,我們的表演者、教師、學生不僅僅要把每一個聲樂作品的音符、音高、節奏等等一切音樂符號唱完整,更重要的是要從審美的角度出發,深刻體會作品的情感內涵,把作品演唱的更加完美,使每一位欣賞者都能得到生理和心理的審美滿足。
歌唱藝術是人類心靈對世界感應的產物,它以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示其審美功能與價值,充分體現了人類情感表現的自我創造與追求,歌唱者只有從歌唱聲音、音樂感覺、情感表現、藝術形象等方面去領悟和體會歌唱藝術的獨特魅力,把所有美的審美感受和情感體驗傾注在歌唱之中,把美的聲音與情感融為一體去揭示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情緒,才能使歌唱藝術富有生命力,并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而在聲樂審美研究的過程中,聲樂審美能力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對聲樂演唱者、聲樂欣賞者、聲樂教師、聲樂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是發揮聲樂審美作用的重要保證,只有我們每一個歌唱者積極探尋,潛心研究,才能使我們的演唱更完整,聲音更漂亮,表現的情感更豐富,塑造的形象更典型、更完美、更動人,積極有效的發揮聲樂的審美價值。
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感受美和鑒賞美的審美能力,更要重視培養他們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本領。引導和培養學生在感受和理解音樂的基礎上演繹歌曲,演好角色,讓他們理解到底應該以什么樣的情緒、聲音、形式來演唱,用什么樣的樂器來伴奏,才能使作品達到最佳的表現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機會去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與練習,讓他們在活動與經歷中感受美的熏陶,提升他們的能力。
在音樂教學中,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和增強美育的效益,教師還應積極營造條件,努力創設藝術氛圍,使學生沐浴在良好的氛圍中,讓他們盡情感悟,盡情體會。例如教師可請一些擅長器樂、聲樂、表演的學生到前面來演唱、演奏、表演節目,不斷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同時培養彼此之間相互合作的精神。也可讓學生從家里帶一些優美動聽的音頻資料,在課前或課后,利用適當的時間,播放給大家聽,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努力提高他們的音樂鑒賞和音樂評價能力。同時,通過在音樂教室開辟音樂教學園地、張貼著名音樂家的畫像,營造一種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氣氛,長此以往,勢必形成一種積極的良性循環的學習氛圍,對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的審美情趣和音樂學習的興趣都將大有裨益。
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注重音樂欣賞的教學對學生培養其審美能力尤為重要。歸根結底,音樂教學是引導學生感知美、鑒賞美、理解美、創造美和表現美的過程,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潛移默化的熏陶,讓學生慢慢體會,學生的審美能力才會不斷提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聽作品,想作品,辨作品,創作品,演作品,在這樣具體的實踐活動逐漸培養學生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讓學生的素養不斷得以提升,從而形成健全和諧的人格。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老壩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