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想象型作文的教學,改變了傳統單一的教師授課的作文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學生通過網絡這一學習伙伴,自主地學習,培養了良好的寫作習慣,發展了寫作技能。
一、利用校園網絡進行想象型作文教學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網絡為我們提供了一種促進學生發展的全新工具。網絡中學習材料表現形式更富趣味、更加直觀,它的技術優勢還在于能改善學生認識事物過程的途徑和方法,化小為大、化大為小,化靜為動、化動為靜,用“時間跳接技術”展現事物或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有效地揭示事物或事件的實質。網絡的交互性和日趨友好的界面,以及網絡豐富的資源對學生的吸引力,使學生對網上習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網絡中的作文教學使寫作教學成為有源之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強調寫作訓練要促使學生有一個從無序—有序—無序的寫作體驗過程,并在寫的過程中領會觀察、思考、發現的意義及策略。因此,在寫作指導課中,教師比較強調情境的再現,在情境中引導學生去體驗,在體驗寫作的過程中教會學生觀察、思考、發現的方法。而借助網絡的資源優勢和交互性、非線性的特點,使寫作教學中的情境創設能依靠計算機多媒體來完成,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又使學生對寫作內容有了更多選擇的可能,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想象型作文的教學有效地豐富了學生的體驗,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寫作教學必須重視學生經驗獲得、整理、分析、綜合的問題,促進了學生真正寫作技能的形成。
三、網絡中的想象型作文有利于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
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是喚起他們創新意識的起點。在作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用一些新奇的內容和形式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可有意識地去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如“音樂想象”“圖畫想象”“活動想象”“課本劇”“童話寓言故事”等活動,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學習,不僅引發了他們的好奇心,而且使學生樂意參與,喚起他們的遐想和創造,既增長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想象能力,使作文教學得以拓展,不再枯燥、乏味。
四、網絡中的想象型作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每個學生都有創造潛能,在作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激發學生求異思維,展示學生的創造才能,使學生從小了解事物的多樣性、層次性,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育創新思維。如,上《桂花雨》一課時,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體會作者對桂花的感情,弄懂作者是怎樣把感情融入桂花描寫之中并通過文章表達出來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課后的練筆:在大屏幕中顯示許多鮮花,平時生活中常見的和不多見的。每個花下都有該花的名稱、出產地。這一教學手段,著力給每個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有物可寫,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嘴、動筆,既培養了學生的直覺思維、外延思維和形象思維,又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的知識,向生活中延伸和拓展,增強了其形象思維能力。
實踐證明,借助多媒體的技術優勢和網絡的資源優勢,能有效地給學生提供寫作中必須有的體驗、感悟的材料,能成為教師對學生進行寫作觀察、發現指導的有效載體,為學生想象力的發展拓展了更廣闊的空間。因此,網絡中的想象型作文教學可以成為小學作文教學的一種有效途徑,但也不是提高作文教學效率的唯一途徑。因此,網絡中的想象型作文教學只能作為作文訓練的一種手段,它還必須與其他作文教學方式有機結合,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西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