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學習的源泉,是最好的老師。科學家曾做過這樣的研究,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發揮百分之八十以上,做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百分之二十,小學生的學習活動也是如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創設情境、自主學習、開展競爭、聯系實際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等多種激勵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設快樂、和諧、自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想學、樂學,輕松獲得知識。
關鍵詞:興趣;創設情境;自主學習;聯系實際;師生關系
在新課程改革中,要想學生樂于學習,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國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能推動學生探求新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養成敏銳的思維能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堅韌的意志力。特別在語文教學中,由于語文課內容豐富、語言博大精深,學生學習語文時,興趣作用更大,其學習往往隨興趣而遷移。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興趣濃,學生就學得生動活潑,樂而忘返;反之,則沉悶,事倍功半。
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呢?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創設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開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認識規律以及課文的特點,從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入手,為學生創設出和諧而美好的學習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課文的知識。
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自主學習作為一種現代學習方式,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源自于他們心底內部的學習動機,這種積極性一旦被調動起來,學生將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習也將是高效的。
(一)多管齊下,激發學生預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主要的動力源泉,而作為學習重要環節的預習,它的動力源泉也必然是興趣。預習是課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是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喚和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預習是訓練閱讀的最重要的階段。”所以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具體需做到以下幾點:1.了解課文背景、搜集整理資料并摘抄知識要點。有些課文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包括文章的作者、時代背景、詩詞常識以及課文中重要的人、事、景、物等內容,有些或是學生從沒有見過的。為此,學生要在課前做好準備,提前查閱課外資料,進行細致整理,初步掌握,并把有關內容分類摘抄下來,這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又能提高閱讀的積極性。2.查問生字、生詞。通過查閱字典,或問別人對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3.分步朗讀。(1)讀通課文。預習中經常提出:認真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什么。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注意隨手畫出文中的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而后整體感知,才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2)帶著問題讀書。“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帶著問題讀書,能啟迪思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3)精妙處多讀。文章寫得精彩的段落、章節,可以反復朗讀、品味。(4)思考。通過一系列的預習活動,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嘗試去解決課后的思考題,從中可以了解自己對課文的熟悉程度。
(二)放飛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自由討論中學習
新課標認為學生是教學的關鍵。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和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三)注重學生質疑
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才有學習的動力。課堂上要讓學生思,必先教有疑。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想象,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有了內在的驅動力,再加上正確的讀書方法和主動質疑的探索精神,才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達到“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境界。
三、聯系實際,讓語文走進生活
語文即生活,不僅是說語文的內容來源于生活,更主要的是讓這些知識再回到生活。只有讓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丑,學生才能理解生活的內涵,才會熱愛人生,珍惜生活。
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也是相當明顯的。生活中到處充滿著學生感興趣的語文知識,在教學中把語文和生活常識緊密聯系在一起,學生就對學習感興趣,從而喜歡上學習,上課也能積極參與、精力集中,在學習過程中便會自覺學習,能提出各種疑難問題,勤于請教,并積極參加學習小組的討論研究,設法解決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主動地尋找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他們的學習目標已不是為了分數,而是切切實實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四、注重學生的情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親其師”,才會“信其道”,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觀察,與學生形成坦誠、關懷和相互尊重的關系,用愛與贊美去對待學生,讓學生真正能夠“親其師,信其道”。
參考文獻:
[1]孔子.論語·雍也[M].中華書局出版社,2006.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3]葉圣陶.葉圣陶教育名言[J].教師茶座,2009(01).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解放大路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