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這是40年代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關于培養(yǎng)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主張,在今時今日還是如此之重要,是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六解放;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自主
社會在進步,生活在變化,知識以爆炸性的方式在積累,而現(xiàn)代人的學習內(nèi)容、學習途徑和學習方式也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教育呢?有沒有跟著時代在進行有效的變化呢?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陶行知老先生的“六解放”。“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時至今日它還是如此之重要,是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方向。陶行知老先生的“六解放”思想是素質教育理論的源泉,在新形勢下它的內(nèi)涵更加豐富。從事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已有幾年,我膚淺地談一點自己的實踐和體會。
一、解放孩子的頭腦,拓展思維,使其能思考
“人生兩件寶,雙手與大腦”,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思維,人的頭腦是指揮中心,任何一件事情的完成,無不有頭腦的思考、決定和參與。可總是有不少學生在第二周來上課時,前一節(jié)課的知識又都不會了。我想這中間少了對孩子思維的培養(yǎng)。
如“保存文件”這一課,教師在課堂上只是用演示的方法來教學,當時會有一半的學生在老師教第一遍時就會了,再演示一遍大部分學生也會了,可過一兩周就會有很多學生忘記怎么操作了。我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順序改變了一下,先把保存好的文件給學生看,再問“我剛才做的文件怎么就存到這兒來了呢?有同學會嗎?”讓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交流和討論,充分發(fā)揮集體的力量,比一比,看誰能想出辦法來。有的學生就會認真地看書上的操作步驟,有會的學生會教同一組不會的。總之,這時學生都會努力去思考,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在教學上也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對這一問題也會記得很牢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點撥、幫助下,帶著一種積極要求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與心情,用探究的方法,自主參與學習,那么不僅可以解決疑問,掌握相應的知識,同時,經(jīng)歷的這一過程在他們內(nèi)部所引起的反應,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開來。
二、解放孩子的雙手,自主實踐,使其能創(chuàng)造
勤于動手對于學生的能力,特別是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因為人類的活動靠雙手進行。就信息技術課本身而言,它本身就是一個以動手操作為主的學科。但要解放孩子的雙手,一方面教師不能夸夸其談,而耽誤了學生動手的機會。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可阻止學生自主動手的沖動。我在教學中總是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學生,在老師講課的時候,等不及老師講完就想動手操作。還有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在偷偷地進行與老師講課無關的操作。可其實這些學生之所以這樣做,只是出于對某些知識的好奇,他們有想了解的沖動。而這種沖動不正是學生對探索新知最原始的動力嗎?對于這樣的行為我們不應該阻止,應該去正確地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僅只是要學會老師所教的知識,而且要學會自己動手、動腦探索的知識,并能對這些知識進行搜集、加工,要消化、吸收,開闊視野,轉化為基本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
三、解放孩子的眼睛,學會觀察,使其能創(chuàng)新
觀察力是創(chuàng)新的起點,是聰明大腦的“眼睛”,教師有責任解放學生的眼睛。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內(nèi)容很大一部分是微軟中的軟件,如,微軟系統(tǒng)自帶的《畫圖》軟件,特別是Microsoft Office辦公軟件中的幾個軟件,如Word,PowerPoint等,它們的菜單、工具欄,還有很多的操作都是相同的步驟與方法,并且它們的界面也是很相似的。如果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使其能舉一反三,就能削減我們講課的時間,而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生動手操作上,那對我們信息技術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對于信息技術的操作,解決一個問題,絕不是只有一種方法。解放學生的眼睛,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在教師用一種方法教學后,能夠自己創(chuàng)新用另外一種或幾種方法來解決問題,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素質,以至創(chuàng)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解放孩子的嘴,建開放型課堂,使其能交流
開放型的課堂更需要實現(xiàn)從知識傳授向實踐開放,從被動接受向主動質疑開放,要關注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圍繞教學內(nèi)容進行積極而有效的交流和對話。在信息技術課上,對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好多教師總是有點反對的,覺得那樣的課堂顯得很亂。其實這個時候是課堂氣氛最活躍的時候,也是學生思想最活躍的時候,應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養(yǎng),并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五、解放孩子的時間和空間,融于生活,使其能拓展天地
時間與空間對于學生本應是最充足的。而現(xiàn)在的學生最不充足的就是時間與空間。我們要把本就屬于學生的還給他們,使他們能在走出校門時融于現(xiàn)時的社會與生活。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我每一節(jié)課的三分之二是屬于學生的。在這三分之二的時間里,所有的空間也是屬于學生的,在學生完成當堂練習的基礎上,剩下的時間與空間是學生自主安排的。在一些課上,教學要貼近生活。
其實在具體的教學中,“六解放”是一個彼此相連的有機整體,不可孤立,而應綜合運用,交互整合,才能徹底解放學生,發(fā)展其創(chuàng)造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走上創(chuàng)造之路,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作者單位 江蘇省江陰市華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