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作為一種社會活動,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的,隨著地點的變化而變化的。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但是小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常受到學生的興趣、態度、意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在做計算題時,學生普遍有輕視的態度,一些計算題并不是不會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造成的。在計算教學中,我常常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準、快的目的。
1.利用設疑創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
如教學“比例”時,我出了一題:“現在我們班劉老師有1000元,生活開支用了■,剩下的錢劉老師將用于儲蓄、保險、基金,按3:2:1分配,而我現在的錢是劉老師的后兩項之和,你們猜我有多少錢?”頓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也就順利地轉入新的知識的探索階段。
2.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激發求學的興趣
要使數學知識轉化為技能,需經過一定的練習,但重復單調的練習易使學生厭倦,導致計算錯誤,也就失去了練習的價值。
3.結合實例教學,讓學生知道所學知識的用處
這既能揭示知識的價值,又能成為激發學生興趣的誘因。以平時學生的實例做練習,使學生明白生活中常用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4.講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
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于樂,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可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在強調計算的同時,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地完成作業,并做到先復習后練習,細心推敲,不輕易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還要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
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教師還要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
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時,教師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統一辦法與要求,堅持不懈,一抓到底。
總之,要教好小學數學,是需要多方思考的,又需加強知識儲備、更新知識。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深深地感到還有很多知識有待于我們去學習、去探索、去研究、去總結。我堅信,只要我們善于用“心”去教,就一定會有收獲。
(作者單位 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