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倡導“愛我家園,保護地球”的今天,給幼兒提供了良好的綠色文化氛圍,對幼兒實施環境保護教育,幫助幼兒樹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文明意識,從小培養幼兒自覺的環保行為習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環境保護;大自然;游戲;綠色
環保作為全球性的問題,正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美化環境、保護環境、創設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環境對人生存和發展的影響,就年齡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齡越小受環境的影響就越深刻。因此,培養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是我們幼兒教育工作需要不斷研究的重要課題。幼兒園是幼兒環保教育的重要場所,教師應以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依據,充分利用特有的資源和條件,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一、開闊視野,感悟自然,陶冶性情
陳鶴琴先生說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是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自然課堂,而幼兒對大自然的認識是以熱愛大自然為基礎的,愛得越強烈,認識就越深刻,所以在環保教育中要注意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萌發他們關心和愛護環境的情感和愿望。如,借春游和秋游之機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在幼兒游玩的時候同時給他們講解,讓幼兒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了解大自然的奧秘,認識周圍環境,以及環境與人、動物、植物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而喚起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對動物、花草樹木的愛心。另外,讓幼兒自主地接近大自然,也充分體現了教育的實踐性、直觀性原則,豐富了幼兒的直接經驗,使他們能身臨其境,真正理解所學內容的含義。
二、寓教于樂,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滲透
要使幼兒形成一定的環保意識,開展的幼兒環境教育必須從幼兒實際情況出發,選擇一些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內容、事例及環境,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環境道德觀念。比如,讓幼兒參與植物角的管理。幼兒通過接觸、管理自然角,觀察動植物的生長過程,進一步了解動植物與人的關系,并使自身的多種感官發揮作用。還可以在春天時,老師在自然角飼養一些小蝌蚪,借機對幼兒進行保護青蛙、保護益蟲的環保教育,這時所收到的效果遠比教師一遍又一遍地灌輸來得更好。
三、循序漸進,逐步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幼兒主要通過模仿來學習,成人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家長、老師應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明確的環保意識,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上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在每年的“世界環境日”要不失時機地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給孩子講解那些宣傳畫片,讓孩子了解一些環保的基本知識。而且,培養幼兒環保的行為習慣,要以幼兒已有的發展水平和興趣為依據,以促進幼兒主動參與為出發點,從激發幼兒的動機開始,以情感為動力,使幼兒獲得知識和能力,落實到相應行為上。對幼兒日常行為要有意識地引導,幫助他們強化對環境有利的行為,使這些行為逐漸成為幼兒自然而然的行為,逐步培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
四、寓環境教育于各種游戲之中
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受教育。在角色游戲中,老師和小朋友可以一起收集無毒無害的廢品,利用紙盒、紙筒、飲料罐開展“咖啡屋”“小賣部”“娃娃家”等游戲,使幼兒在游戲中接受環保教育,并懂得如何減少垃圾和利用廢物,以培養幼兒參與環境保護的自覺性。
五、家園共育,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馬拉古奇曾說:“教育是由復雜的互動關系所構成的。”環保教育決不能是單純性的“園內教育”,這就要求我們把環保教育滲透到家長工作中,提高家長的環保行為,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幼兒園可以利用宣傳陣地滲透環保知識。開展家園活動,提高環保意識,攜同家長走進課堂,走向生活中的環境教育,使家長成為環境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思想決定行為,行為創造未來”,讓家長了解家庭教育具有幼兒園教育所無法比擬的隨機性和個別性,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對孩子的要求,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總之,保護環境是一項世界性、也是世紀性的大問題,當今的幼兒是21世紀的主人,是未來世界的締造者,能否喚起幼小心靈中的環保意識,它將關系到我們的下一代能否擁有真正的綠色家園。這對大自然抑或人類都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焱.兒童游戲通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王錦蘭,吳少芬.幼兒園環境教育初探.環境教育,1997(10).
[3]閻水金.幼兒園環境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作者單位 江蘇省鎮江市中山路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