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只要把兒童解放出來,小孩能辦大事,也能互教互學,自己當小先生。”近年來,我校嘗試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的形式,即按照互補互助、協調和諧的原則,把學生編排成學習小組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愉悅、快樂之感,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合作學習的教學結構
在課堂上,堅決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指導思想,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學。教師的職能由單一的知識講解、檢查,轉變為激發動機,揭示方法,典型示范,點撥疑難,糾正偏差,評價總結。學生由坐著聽轉變為放開手腳,擺脫束縛,積極參與,大膽實踐。學習時給學生足夠的自學時間和充分的自學機會,盡可能地讓他們自己觀察、思考、表達,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動眼,自己提高、解疑、小結,做學習的小主人。
二、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
法國作家莫阿羅有這樣一句名言:學校里的同學是比父母更好的教育者。在學習過程中,我們綜合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特長、性別等因素,按照互補互助、協調和諧的原則把學生編排成小組,把個人自學、同桌商量、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機結合起來,變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為師與生、生與生的多向交流,建立以個人自學為主、多種形式并存的交往型、開放型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樣,通過互相討論,增大了語言文字訓練的參與面和訓練量,有利于提高訓練效率,互相交往,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有益于培養他們團結合作、互相競爭的精神。
三、合作學習的教學步驟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運用學法,并鼓勵他們創造更有效的學法。
1.學生自學,初步了解課文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明確自學要求。自學要求可分為四點: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理解新詞意思。
(3)讀通課文,了解課文意思。
(4)思考預習中的問題,發現疑難,提出疑問。
學習組長做小先生,帶領組員按自學要求分步學習,教師可出示相應的小練習,由小先生帶領,互相交流,共同評判,以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2.分組討論,繼續學習課文
學習課文重點段落時,教師提供閱讀提示,提出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對于一般性問題(反映知識的理解、運用的水平),常以2~4名學生為一組,讓每個人都有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對于較難的問題(反映綜合評價的水平),則以4~6名學生為一組進行學習討論。
如,教學《北風和小雨》一課時,先提示:(1)議——北風來了,會有哪些變化呢?可以聯系生活來說一說,議一議,小朋友由于有切身體會,可以從身體感覺,穿衣,周圍景色等說出很多變化;(2)找——劃出課文中描寫北風來了,事物變化的語句;(3)誦——反復吟誦,讀出冷的感受,以及青草、梧桐樹、小鳥對北風的害怕。在這三個環節中,各小組均圍繞導讀提示開展討論。由于合作學習解放了學生的嘴,人人參與討論,所以課堂氣氛既融洽又熱烈,學生很輕松地就理解了課文內容。
在合作學習中,為使討論有效地進行,教師需要多指導,鼓勵學生從多角度看問題,允許不同意見爭論。討論完畢,各小組都要作出小結。其間,對于討論中獨特的見解或爭論不休的問題,教師要闡明自己的看法,對某些有爭議的地方,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意見,而不是強迫學生接受某種觀點。
3.教師點撥,深入理解課文
在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文字有所理解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總結全文,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的疑難,引導學生自己悟出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從中受到啟發、明白道理。
如,教學《北風和小魚》一課,經過分組討論,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后,教師提問: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喜歡文中的誰呢?為什么最喜歡它?大家各抒己見,很多孩子都說喜歡小魚,但原因卻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說因為小魚很勇敢;有的說小魚和北風捉迷藏,很可愛;有的說小魚知道水底更暖和,他會保護自己……也有的孩子說喜歡北風,因為北風帶來了自己最喜歡的雪,一石激起千層浪,部分孩子立刻注意到課文插圖中冬季的美麗景色,表示喜歡小魚的勇敢,要做小魚一樣勇敢的孩子,同時也要感謝北風……孩子的思維多么活躍!答案多么全面!在互補互助的合作學習中,孩子們的話語時常閃現著燦爛的思想火花。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懂得了許多道理。
經過這兩年的課堂實踐,合作學習的成效明顯,既讓所有的小腦子和小嘴巴都動起來,又使一些原來組織能力較差和上課不專心、成績落后的學生,在伙伴的幫助、啟發下得到了切實的鍛煉和提高。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九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