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展示教師和學生之間教學活動的主陣地——黑板一直被我們教師所主宰,成為神圣不可侵犯的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工具。課堂上如何關注學生,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否把黑板歸還給學生,讓黑板成為學生展示、交流、評價的舞臺,真正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在這次“生本課堂”的教學研討課中得到印證。
一、讓黑板成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工具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在張燕老師執教的《酸的和甜的》一課的導入環節中,教師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動物(狐貍、松鼠、兔子、猴子的頭飾)并把它們貼在黑板的合適位置上。這樣的設計,學生一下子興趣高漲,積極、快樂、愉快地投入學習。丁亞老師執教的《玩出了名堂》一課,教師質疑:課文寫了誰?他玩什么?是怎么玩得?玩出了什么名堂?教師并沒有讓學生急于回答,而是讓學生自己上臺在黑板上寫出自己經過課前預習而得出的答案。然后讓學生自己評價,這樣就尊重了學生的學習感受,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龔春英老師執教的《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教師讓學生小標題歸納段落大意,并讓學生自己寫在黑板上:“接受任務—誘敵上山—引入絕路—英勇殲敵—英勇跳崖。”這樣一來,課文的條理、脈絡在黑板上一目了然,學生就會輕松地進入下文的學習。
二、讓黑板成為學生情感體驗的交流工具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閱讀教學是作者與讀者間的對話和交流,也是思維碰撞、心靈交流、情感共鳴的動態過程。要想讓學生獲得這些積極的情感體驗,不是靠空洞的說教能完成的,這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體驗情感、升華情感、釋放情感的平臺——黑板。秦敏芳老師在執教《少年閏土》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出示“自主研究,合作交流”(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少年閏土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從文中那些地方感受到的?請你在黑板上寫出自己的感受。)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紛紛寫出了自己的感受:聰明能干、經驗豐富、見多識廣……張崢嶸老師執教的《窮人》一課,在讓學生概括桑娜、漁夫的可貴品質時,盡可能地讓更多的學生上黑板寫出自己的感悟。“你認為桑娜或漁夫是個怎樣的人,你就上來寫在黑板上。”一句話激發了學生的欲望,紛紛上臺在黑板上寫下了:樂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善良、勤勞、有愛心……再如,《玩出了名堂》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從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體會到什么?學生有了這樣的體驗便大膽上黑板寫下了列文虎克:越來越喜歡玩了、大膽地嘗試、愛思考、會發現……這都體現了以生為本,尊重學生自己的感受,培養了學生大膽、自信的品質。
三、讓黑板成為學生拓展延伸的工具
語文教學重在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能力。而拓展延伸的立足點仍然是課堂,拓展延伸的內容要和文本學習內容有相似性、聯系性、同構性。拓展延伸的作用應該是對文本內容的延展、重構、升華,其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如,肖云星老師執教的《掌聲》一課,在進一步理解“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句子含義時教師出示了“小練筆”:
當我____的時候,我需要你的掌聲,因為,掌聲能給我____。當你_____的時候,我會給你掌聲,因為,掌聲能給你_____。
學生在理解句子含義的基礎上所萌發出的對英子的敬佩之情得以生發,紛紛在黑板上寫下了自己的感言,一首首稚嫩的小詩在教室里回蕩,在教室外延伸。
黑板,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是我們教師用于知識點的歸納和呈現,而應讓黑板成為學生的“畫板”,關注學生的學習,多給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讓黑板來見證學生的發展。
(作者單位 湖南省張家界崇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