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語文教學有了更好的發展動向,那就是素質教育,這也是當今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語文素質包括:(1)對于文字信息可以更加有效和正確的理解;(2)擁有良好的品格、思想和情操;(3)需要秉承中國的優秀文化,擁有正確的審美理念。從以上幾點中可以看出,語文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它隨時的表現在人們的日常交往當中,無論是演講還是寫書,都需要有良好的文學素養。小學時期,作為人生中對語言積累的重要時期,語文教學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一、強化熟讀背誦,在誦讀中積累語言
實踐證明,在兒童時期,人們都有一個“資料庫”,里面有豐富的語言知識,這是以后正確地理解和分析語言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基礎。現如今,語文的教學手段多以“被動輸入式”教學為主,教師在課堂上不停地講解,學生在下面不停地記憶,這很容易造成知識方面的混亂,從而使教學效率很低。因此,筆者以為,教學模式應以學生的“主動記憶”為主,以教師為指導。這樣可以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知識。
二、抓好課外閱讀,在博覽中積累語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說明了讀書可以積累很多的語言知識,在博覽群書的同時,可以增加大腦對于已有和未有語言的記憶,可以使大腦對語言進行更加緊密的和系統的整理和分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大量的圖書,這樣學生在閱讀的同時,也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了鞏固。
三、增加作文密度,從寫作中積累語言
博覽群書,是為了增加“資料庫”中的語言信息,而寫作是為了加強學生對于已有的知識進行再次記憶和語言的組合,增加自己的語言組織和記憶能力,同時也達到了對已有知識的鞏固和靈活運用。所以,寫作是在語言能力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對于語言能力一種更高形式上的運用和積累。在寫作過程中,可以使大腦對于“資料庫”進行更加系統的整理和記憶,從而使“資料庫”中的語言知識更加完善和全面。
綜上所述,誦讀、博覽、作文,這三者都以語言積累為軸心,再加上三管齊下,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學生的語文素質定能得以提高。
(作者單位 江蘇省盱眙縣馬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