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新課改”下,小學英語課程的學習,要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切實提高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質態。
關鍵詞: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態
一、注重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要采用多變的教學方式:(1)“書本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授課時,我們農村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適當地對教材做調整。(2)在教學中要運用多種教法:“表演法”“競賽法”等。大膽地鼓勵學生模仿,讓學生也走上講臺,當回“小老師”。
二、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增加課堂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
作為教者,對所教的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的,同時要考慮到學生對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于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于學生興趣的保持。
三、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為教育對象,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把學生的頭腦看作是接收知識的容器,忽視教學的特點,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把小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的發展的機制。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
四、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交流
師生關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因此,我們必須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1.合作的師生關系
合作要求教師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強制的手段——訓斥、羞辱、向家長告狀等來強迫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強制性的教育很容易傷害兒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兒童對教師的反感甚至恐懼,也容易扼殺兒童學習的興趣。
2.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是指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系,愛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愛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其各方面給予關注,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尤其要如此。愛是將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系,變成了“我們”的關系。
3.互動的師生關系
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交互作用的歷程,師生互動的性質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活動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五、好的英語是“讀”出來的,要注重課堂教學中的英語閱讀
學習英語需要大量閱讀。英語學得好的人,一般說來,都讀過相當數量的書。這個道理雖然簡單,但不少學英語的人卻未必明白。
總之,要提高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質態,就必須齊抓共管,多管齊下。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語課堂教學的效度。所以,作為農村小學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態,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全國小學英語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組委會.小學英語教育教學論叢:第一輯,2002-03.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丁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