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一直以來工作在農村的小學語文教師,我愛我們農村的孩子們,有時我會感到很欣慰:淳樸的民風、質樸的孩子、自然的生活甚至秀美的山川,真讓自己有一種幸福的感覺。自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十年來,我深深地了解了農村孩子和小學語文之間的“奧秘”。
我曾經對我校一到六年級的517名孩子做過一次調查:你喜歡學習語文嗎?為什么?只有25%的學生喜歡學語文,30%的學生談不上喜歡不喜歡,33%的學生不喜歡學語文。值得我們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思考的是:面對圖文并茂、洋溢著濃郁人文氣息的新教材,許多農村孩子為什么卻對語文學習說“我不愛學”?
導致農村孩子不愛學語文的因素,我歸結為以下幾點:其一,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接觸的新鮮事物相對較少,由于這種農村狹窄的生活環境造成文化知識和生活視野的狹窄,在語文理解能力上表現出枯燥和簡單。在語文接受和理解上的弱勢,導致他們逃避學習語文。其二,農村孩子缺少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許多農村家長由于整天忙于勞作,他們在家大多沒有看書和學習的良好習慣,農村孩子從小缺少這種良好閱讀習慣的熏染,自然對枯燥的文字和語言不會產生太大的興趣。再有,由于現在對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機制不完善,使不少教師只好選擇了“滿堂灌”,以使教學質量達標等等種種因素,導致農村學生會有“不愛語文”的心理。
那么,如何使語文課堂激情四射、讓農村孩子愛上語文課堂呢?下面,我就來談一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教師要樹立新的課程理念,徹底轉換自身角色,做到教學思想的改革
目前,在農村還有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沿襲傳統教學模式,將學生當成知識灌輸的“容器”,忽視學生主體的能動性、自主性、自為性,使課堂缺乏活力,教學效果欠佳。讓農村孩子愛上語文課堂,需要我們教師的理念首先必須做到改革,新時代、新一代的教學對象,要求我們教師要具有新的教學理念,要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跟得上新課改的步伐,讓農村小學的語文課堂更生動鮮活,把歡樂和美的感受還給孩子們。
二、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發展,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今天,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充分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創設自主學習氛圍,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強烈的學習責任感,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
三、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使語文課堂富有新意
“現代教育要求尊重學生的自主發展,要求學習者主動參與,積極地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充分表現學習者的選擇性、主動性、創造性和想象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樹立“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的觀點,使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活動。語文教師應形成各自不同的創造型教學風格,別出心裁,獨辟蹊徑,以自己的辛勤勞動和智慧,創造出一個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四、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
適宜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現最佳狀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使農村孩子愛上語文課的重要一點。在教學中,要科學地使用直觀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展現教材情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帶進教學的情景之中,使學生興趣盎然、情緒高漲。
教無定法,如何讓農村孩子愛上語文課堂,讓農村孩子與語文課堂快樂地一起飛翔是我們農村語文教師永恒的話題。當然,我們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還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想,我會在以后的工作中繼續不斷地實踐和探索。總之,我相信農村即使沒有城市的現代化教學設備,教師同樣可以挖掘農村獨特多樣的教學資源,使語文課堂變得豐富多彩,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農村孩子們學習的樂園。
(作者單位 遼寧省阜新市阜蒙縣蒼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