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作為小學學習科目中較為抽象的課程,在課堂教學方面還是需要一定的技巧掌握。就學生興趣培養和提高課堂效率兩方面,結合自我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
作為教學的基本形式,課堂教學一直以來都被人們接受且認可。也就是說,在課堂教學始終保持于教學主導地位的階段,教師群體還是要以提高課堂效率為中心,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基礎,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目的。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由于數學學科的內容較為抽象,不像其他學科在教學中能夠借助輔助性的教學案例來吸引學生興趣,所以,數學課程的興趣培養,是我們需要予以重視的一點。學生一旦對數學學科有了學習興趣,其學習潛能將會得到充分地激發。只要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走向與教師保持一致,并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就能進一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1.情感教學的運用
以關愛、理解、積極的情感面對學生,能夠使他們感受到師生關系的和諧融洽,而不是用輕視、厭惡、消極的態度去面對他們。事實證明,情感教育作為輔助教學的一種模式,能夠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情緒調動起來,從而在保持愉悅心境中,培養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減少師生之間的距離感,在關注學生學習狀況的同時,也要對其內心世界有所了解,保障他們個性發展的正常趨向。
2.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掌握
數學學習,在相比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之下,顯得有些死板和枯燥。因此,學生可能在短期內表現得對數學課程有好感,但是不會長期堅持下去。對此,筆者建議,在知識點的掌握和學習難點的解惑方面,老師應該給予關注。讓學生知曉知識掌控的成就是非常美好的一種感覺時,學生會自發地被數學魅力所吸引,從而保持學習熱情。
二、科學化的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的實現,在當今社會看來,不僅僅是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學到知識。而是在教學方面有更多的行動突破,使得教學變得簡潔明朗化??茖W化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
課堂的教學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對此,老師要挑選適宜、科學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數學科目的教學。其基本原則如下:自主原則、啟發原則以及差異原則。自主原則,是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主體性的體現標準,要讓學生在課堂中找到自我定位;啟發原則,指的是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激發,讓學生具備積極思考的學習能力;差異原則,簡單來說就是因材施教,依據學生個體的特質,調節好集體和個體在學習上的差異。
同時,教學模式也不要太過于單一。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教學模式,盡量避免在同一節課中使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既不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智能的全面發展。研究多種教學方法,在課堂發揮時靈活組合,實現現代化的科學教學。
總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不是一項輕松簡單的教學任務,而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教學熱情,并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教學前提的艱巨使命。本文主要從興趣培養和教學方法的探究方面,簡單地說明了一下個人看法,希望能對各位教學同仁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建軍.新課改中如何進行高效教學.中學生:教學實踐,2012(01).
[2]安明.實施創新教育之我見.甘肅教育,2012(13).
(作者單位 河北省隆化縣大官營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