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英語教學的改革,我們經歷了從“有效”到“高效”的探索,其實就是一個踐行最優化教學的不斷深入。如何優化,我們在明晰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變革教學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努力。作為一線教師,我更多地認識到,小學英語教學還要經歷一個“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從語言中來,到語言中去”的三個來回。其實這正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優化的三個重要視角,即資源挖掘、情境體驗和言語運用。聚焦這樣三個視角,重新審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優化,我們更應該認識到,兒童立場是我們的基礎和前提。我們要重視挖掘屬于兒童自己的資源,挖掘兒童喜歡的資源;我們要重視創設符合兒童年齡特征的情境,創設能促進兒童充分體驗的情境;我們更要重視提供兒童言語運用的機會,讓兒童的英語傾聽和會話能力在運用中不斷提升、臻于生長。下面以實踐和研究為基礎,談自己的三點思考。
一、資源挖掘:不妨更淺近些
課程資源的挖掘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課程資源為我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學習內容。但觀察我們的小學英語教學,卻有這樣一種傾向是值得警惕和審慎的。比如,教師準備一節英語課,往往要搜集各種各樣、方方面面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素材,包括課件資源、視頻材料,很多可以說是搜斷枯腸、挖空心思,從社會、地理、人文、科學方面找素材,無所不包容。但是我們卻似乎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資源,那就是學生和教師,這是學生英語學習中最淺近、最熟悉的資源。以6B Unit 1形容詞的比較級的講解為例,我們就可以從班級學生的實情出發,為學生準備符合“這個班”的教學設計。我在教學過程中就充分抓住班上一對雙胞胎姐妹,讓學生用比較級的語法知識和兩姐妹展開對話:“Who is younger?”課堂非?;钴S。孩子們確實很好奇,到底誰更年輕呢?有的從姐妹倆的外貌上猜測,有的從姐妹倆平時的行為舉止上猜測,甚至有的從姐妹倆的成績上猜測,最后再由姐妹倆揭開謎底,給課堂增趣不少。這樣的資源利用,就是抓住了學生身邊的資源,讓他們樂于表達、善于表達。
二、情境體驗:不妨更真實些
學習英語特別要重視課堂教學中情境的創設,這是毋庸置疑的。問題是通常我們在創設情境的時候,更多考慮的是如何讓氣氛活躍,如何讓活動生動,卻很少顧及情境的真實性。有的學生經常抱怨:“誰不知道老師搞得這一切都是假的,是為了上好課而騙騙我們的。”久而久之,勢必會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例如,教學Happy Birthday一課時,我就設計了一個為班上一個學生過生日的情境,讓學生先商量要送給他什么生日禮物,送給他什么生日祝福。接下來,隆重請出這天過生日的學生,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和她對話、交流,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自然地使用和鞏固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各種表示飲料、水果、食品和文具的單詞。接著讓學生為過生日的同學親自送上禮物,大家爭先恐后地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禮物并說“It’s for you.Happy birthday!”在情境交流的高潮來到的時候,教師吩咐學生關上燈,拉上窗簾,然后請同學點上生日蛋糕的蠟燭,學生們頓時“哇”的驚叫起來,隨之唱起了美妙的Happy Birthday。課后,學生紛紛表示這是他們最難忘、最溫馨的一次英語課。其實,在真實的情境體驗中,我也敏銳地發現了學生在語音、語匯、語法等方面的問題,并及時予以引導或糾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言語運用:不妨更靈活些
小學英語的學習,運用是關鍵,而現實中往往缺乏這樣的實際使用英語的環境和氛圍,特別是對于農村學校的孩子而言,不要說英語,就連普通話都很少說。針對這樣的實際情況,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加強語言的運用意識,而不是簡單地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畢竟課后真正說英語的機會并不是很多。觀摩一些英語公開課教學,我發現教師雖然也安排了一些課堂的言語運用環節,但是學生的表達卻比較機械、呆板,很多時候學生幾乎可以不動腦筋地直接換個詞就行了。這就要求我們設計言語運用內容的時候,要注意選擇讓學生有較大表達空間的話題,在形式上注意變化,以避免學生不假思索的“套用”。例如,我在設計4B Unit 3 What’s your job?這一課,引導學生展開對話時,讓他們可以隨機提問,學生可以離開自己的位置,來到自己的好朋友面前與之對話,而不是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面向學生反復逼問。事實上,當課堂開放了時空,給學生充足的自由的時候,他們自由就有了精彩的對話和交流,而這對于發展語言能力、提升語言品質都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興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