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就進一步說明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愛的教育。那么,在教學中教師應如何施愛呢?
一、用真愛打動學生
熱愛學生,教好每一個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有鮮活生命的孩子,如果說智慧要靠智慧來鑄就,那么愛心要靠愛心來成就。孩子們認為,好老師對學生應當做到關心體貼、平等相待、寬容大度、不粗暴。特別是對學困生不歧視、不諷刺、不挖苦、不放棄。因此,教師要從關心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善于鼓勵學生,關注他們的未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個性,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師愛與智慧的陽光。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作為一個好老師應該能夠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時刻把學生的冷暖、喜怒哀樂放在心上。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是朋友關系,是手足之情。有人說:“一個人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多么有哲理啊。雖然我們無法像太陽一樣將自己的光輝灑遍世界的每個角落,但是我們可以做到一視同仁,將神圣的師愛均勻地撒向每一個學生。
古人云:“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教師只要走下神圣的講壇,蹲下身子和學生做朋友,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三、教師要用健康的心理來影響學生
心理健康是現代人立足社會、生存發展的一項基本素質,教師要從健全的心理素質去操縱課堂教學和課外教育活動,教師在與學生的接觸中通過自己率先垂范,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使學生得以熏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循循善誘,顯示出親切的心態和樂觀的心胸,將暗含期待的信息微妙地傳遞給學生,從而激起學生對老師的好感,用這樣健康的心理來影響學生,塑造學生的人格,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成就了教育。
四、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一桶水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這樣使知識的傳遞更具科學性。我認為教師要想提升自身素質必須養成博覽群書的習慣,從這些書中攝取更多的信息和思想養料,培養學生的智慧,讀書是教師自身成長的必需,是催開教育之花的源源活水,也是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良好途徑。讓我們努力提高自身素養,做學生可信賴的師長吧。
教師要有一種“泛愛”的心理,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以自己無私的愛去感染他們,改變他們。讓愛的花朵在教育這片沃土上綻放。
(作者單位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