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古國的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感恩傳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動人詩句,“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經典詞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對感恩的認同和崇尚。那么,源遠流長的感恩情懷在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裕的今天,又該怎樣繼承和發揚呢?學會感恩,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對現在的孩子尤其重要。
一、抓住有利時機或場合,在學生的心底播種善的種子
我們班有個叫劉春華的學生,父親長年有病不能干活,全家只能靠有語言障礙的母親撿破爛維持生活。即便是這樣,父母也一直堅持讓她讀書。
記得,在一個寒冷的早上,第一節剛下課,劉春華的母親拿著棉衣突然出現在我們班門口,怯怯地說:“早上、沒穿、冷、給。”劉春華滿眼淚水,接過棉衣。看到她母親離去的背影,我和同學們的心里都好難受。于是,我借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同學們,看到這個場面,你們不想對老師、對同學、對自己的父母說點什么嗎?”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談了自己的感想,劉春華更是淚流滿面,她表示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將來一定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育學生將他人恩惠銘記在心,增強責任感,要有一顆感恩之心,懂得憐憫,懂得尊重,懂得負責,與人為善。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感知幸福,學會感恩
1.開展“感恩”故事會
講偉人是怎樣孝敬父母的,講我們身邊發生的事,使學生認識到“孝心”“愛心”是立人之本。
2.開展感恩大自然的活動
“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感恩不僅是一種對人的生活態度,更是一種對待大自然、對待周圍環境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開展了愛家鄉、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征文和繪畫活動,就是要學生理解、體悟人類命運與大自然息息相關,須臾不離。就是教導學生反對污染,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對他們進行綠色生態教育,從而愛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
3.與家長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實施感恩教育
學校的感恩教育不能取得實效,通常源于教育者與家長在教育觀念上的分歧。因此,我們在開展感恩教育時,尤其要注意解決學生在家庭生活中暴露出的心理問題,并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的發展狀況,取得家長的支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
在學校、家庭乃至社會中實施感恩教育,把感恩教育貫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終,使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只有學會感恩,生活才能增添無限風采,人生前進的旅程才會一路陽光。
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吧,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作者單位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