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教育應當面向全體學生,要盡可能多地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因此,轉化后進生就顯得更為重要。語文教師應擔負起轉化語文后進生的責任,要認真剖析后進生形成的原因,用一顆愛心尊重、信任、激勵他們,幫他們樹立自信,促使其早日轉化。
關鍵詞:剖析;尊重;引導;激勵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如果用在教學中,就是教師要想教學成功,那就得了解學生、研究學生。眾所周知,任何一個班集體中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因家庭、智力等多種因素而缺乏上進心、沒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后進生。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轉化后進生,更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那么該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呢?筆者認為分步驟轉化語文后進生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一、分析現狀,剖析原因
在對學生的情況作了全面的調查研究后,發現這些學生之所以后進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外在因素:如,家庭因素、社會環境的因素;二是內在因素:包括心理障礙、學生學習的因素。只要了解了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就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才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班上有個后進生陳鑫,課堂上經常注意力不集中,走神或是擺弄文具,不專心聽講,當被問及學習方面的問題時,或緘默不答,或用幾個字應付過去。語文作業完成質量差,字跡潦草,書寫錯誤多,作業常不能按時上交。對于這種現象,我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了解,聯系了陳鑫的家長,了解他在家時的表現,發現他有很多長處,比如記憶力好,課余時間喜歡在圖書角看書,每次下課出去玩之前都要把學習用具整理好。經過課下的了解,我發現很多問題他都可以回答正確,但是由于任課教師長期以來對他的消極評價,挫傷了他的積極性,使其厭惡語文課堂學習活動。事實證明,只要準確了解后進生的原因,在轉化后進生的工作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尊重人格,加強溝通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前進的力量。”后進生同其他學生一樣,也有極強的自尊心。因為他們缺點、毛病多,常常受到老師同學的指責或批評,久而久之,他們感到處處不如人,因此,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尊重就像一把鑰匙,能夠打開后進生心靈的“銹鎖”。教師做工作時,不能一味地諷刺、挖苦、指責,甚至給予嚴厲的處罰,這樣會嚴重挫傷后進生的自尊心,使他們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形成逆反心理,甚至走上極端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我經常找陳鑫談心,做他的知心朋友,充分認識他的優點,理解他的苦衷、了解他的喜好以及學習上遇到的困難。這樣他開始逐漸敞開心扉,向老師吐露真情,進而樂于接受老師中肯的建議和班級管理。教師如果用一顆真誠的心,一份感人的情,去開啟他們的心扉,使后進生獲得更多的雨露和陽光,他們一定會樹立自信的風帆,抬起頭來做人。
三、激勵評價,強化內驅
有位教育家說得好:“教師無意間的一句話,可能造就一個天才,也可能毀滅一個天才。”教師要信任、賞識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用熱情的語言去贊美他們。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學好語文的內在動力,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有些后進生并非智力低下,而是對學習不感興趣。由于沒有興趣,學習效果就非常差。這時,教師就應想辦法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轉化的目的。
后進生的一些常規性習慣不會在短時間內全部改正,需要充分的時間訓練。起初,老師經常幫其糾正,一段時間后,陳鑫會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做到初步的自我監督。在學習,我有時單獨安排時間,進行個別輔導。如閱讀理解部分,我先教給他簡單題目的常規解法,對于有難度、需要深入思考的主觀題目,我會逐漸啟發和引導。在不斷地贊揚和鼓勵中,他開始喜歡上閱讀,喜歡學習語文了,學習成績也在一點一點地提高著。經過基礎知識的補習和自信心的培養,陳鑫開始逐步擺脫后進生的行列,端正學習態度,上課注意聽講,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作業質量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人之初,如玉璞,性與情,俱可塑”。小學語文后進生轉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工作。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深切地體會到:通過努力,我們可以形成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采取相應的策略,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小學語文后進生的轉化。
參考文獻:
[1]謝玉發.后進生的現狀、成因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6,24(10):87-88.
[2]馮維.小學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胡少明.淺析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失當對后進生的影響[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4-02.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州市工人新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