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448-234 503-302
428-234 503-392
420-234 503-409
師:請算好的同學對照豎式,比一比每組的三道題目,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思考了半分鐘,個別學生就舉起了手。我讓他們把手放下,繼續思考。)
(兩分鐘后開始交流。)
生:我從豎式上發現第一道題是不退位減,第二道題點了一個退位點,第三題點了兩個退位點。
生:我補充,點了兩個退位點的叫做連續退位減。
生:第二組的第三道題是隔位退位減。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能說一說退位減、連續退位減及隔位退位減的計算要點嗎?
生:我知道,退位減一定要注意點上退位點,有退位點要記得要減1。
生:連續退位減要點兩個退位點,不能只點一個。
生:隔位退位減,個位上不夠減,十位上又是0時,要向百位借,所以要點兩個退位點。另外,百位上退到十位是10,又被個位借去1,所以十位上剩下了9。
生:503-392不是隔位退位減,因為它個位上夠減,所以只要點一個退位點。
生:隔位退位減中十位上的0就相當于10,點上了退位點就是少了1,10-1=9。
師:同學們總結得真好,跟你的同桌說一說這些計算要點,并檢查他的豎式計算有沒有出錯。
(在學生檢查好計算結果并訂正完畢后,引導學生繼續比較。)
師:現在我們看看每組題目及它們的結果,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留足兩分鐘時間,讓學生靜靜地思考)
生:我發現第二組題目中的被減數相同。
生:我發現第二組中的減數越來越大,結果越來越小。
師:誰能把第二組題目中的被減數、減數和差的大小關系完整地說一遍?
生:被減數相同,減數越來越大,差越來越小。
生:我還發現,減數大了幾,差也少了幾。503-302=201,503-392=111,302到392多了90,結果201到111少了90。
師隨機板書:503-302 = 201,
+90 -90
503-392 = 111
503-409 = 94
503-429 = 84?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你能接著標出兩道算式中減數和差的變化情況嗎?
師:那你能不能計算判斷503-429 = 84這道算式是否正確?
生:不正確!409到429多了20,結果應該少了20,正確答案是74!
師:你真棒!那我們再來看看第一組題目,你有什么發現呢?
生:我發現減數都是234,而被減數則是越來越小。
生:它們的結果也是越來越小。
師:你能像老師這樣在三道算式中間標上它們變化的關系嗎?
448-234=214
-20 -20
428-234=194
( ) ( )
408-234=174
師:你能接著往下再寫幾道算式,并很快算出答案嗎?
生:(齊聲說)能!
師:今晚回家后,有沒有信心出幾道這樣的題目跟你的爸媽比一比,看誰算得快!
生:(沸騰起來)有!
【教學反思】
這是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減法單元復習上的一道習題。孩子們在平時的作業中,連續退位減和隔位減出錯較多,不是少點了一個退位點就是忘了減1,所以我讓孩子們仔細觀察每組題目,讓他們在比較的過程中總結退位減、連續退位減和隔位退位減的計算要點,并在互相檢查中強化,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目的。
同時,本題還蘊含著被減數、減數和差的變化規律。新課標對探索規律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探索給定事物中隱含的規律”,所以我在引導學生總結了減法的計算要點之后,進而引導他們對三者之間的變化規律進行了探討,部分學生能夠很快地發現其中的規律,而大部分學生感覺較模糊,因此我讓他們把變化的情況寫在算式之間,這樣學生就一目了然了,而且對于接下來的編題目也興味盎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后讓孩子回家去出題目跟家長比賽,則讓他們對數學的趣味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使他們對數學這門學科更加熱愛。
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以計算為主,在教材的編排上,基本上每節新授課都安排有一個相應的練習。絕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都比較關注其中解決問題的教學,把計算有關的題型作為課外作業讓學生完成。筆者認為,計算練習中的“比一比”題型是對學生計算方法的很好的總結、比較,同時還蘊含著一些數學規律,是引導學生探索數學奧秘的有效途徑。所以“比一比”題型的教學不但不能簡單地一做了之,而且要精心設計,巧妙引導,讓孩子們比出精彩,比出對數學的熱愛。
(作者單位 江蘇省如皋市磨頭鎮大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