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改革中,數學選材總是很貼近生活的,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我在教學小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分類”時較好地注意了這一點。在我們所接觸的教案中,常常是城市學生進入超市或老師在教室里擺放一些物品來進行“分類”知識的學習。但我們學校不挨超市、也不挨城鎮,怎樣才能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有利于學生對“分類”的方法、“分類”的意義的掌握呢?平時上課我就注意到老師的講桌上常是學生的作業本、老師用的教棍、粉筆等物品,且都常是堆放在桌上,于是我就在這上面打起了主意……
上課了,當學生起立立正時……
師問:請同學們看一下老師的講桌上放的東西怎么樣?
生:亂七八糟……
師:有誰愿意幫老師整理一下嗎?
絕大部分學生很踴躍,一邊舉手一邊說:我來、我來……
師:老師很謝謝你們,如果大家都來也站不下。我想請四個最守紀律的小孩來整理。
生:馬上安靜了許多。
老師有意在成績好、中、差的學生中找了四個學生來整理講桌。老師要求其他學生在下面認真看他們是怎樣整理的,下面有的學生也在他們建議怎么放。
一會兒,學生就把講桌上的東西整理好了,講桌上的東西擺放得整齊又整潔。
師對上講桌的學生表示感謝后,請他們回到座位。
問:現在講桌上的東西擺放得怎么樣?
生:很好,很整齊。
師:誰能說說他們是怎樣做的嗎?
生1:把作業本理順放成一疊。
生2:老師用的教棍放在一起。
生3:書(語文、數學及教案)放在一起。
生4:桌上的粉筆也放回了粉筆盒。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同學們都很聰明,也很能干。
師:小結“分類”的意義,把相同的東西擺放在一起,這就是分類,正確分類能使物品擺放整齊,便于管理,也便于找尋,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明白嗎?
生:明白了。
以后接著鞏固練習。
這節課由于貼近生活實際,學生的學習效果比我第一次上同樣的內容效果好了許多,并且絕大部分學生學會了分類。
(作者單位 四川省資中縣雙河鎮上馬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