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課堂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寓意,它要求教師把愛心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趣味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它能夠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讓學習充滿歡樂。而教學過程中的導入環節就好比一臺戲的序幕,如果設計安排得有藝術性,就能收到先聲奪人、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課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每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
那么如何把握“導入”這一環節呢?我是這樣設置的:
一、設置疑問,巧妙過渡
學習興趣是語文學習活動中最直接、最活躍的意向心理因素,要實現課堂教學的生動化,需要教師運用生動易懂、富有感染力、富有幽默感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節課堂氣氛。“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兒童。如果說教師能有效地利用這一點,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方法運用到教學上,通過有目的、有方向地設置疑問,留下懸念,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導入新課。
二、情景渲染,奠定共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引人入勝的多媒體電教手段,也可以通過講故事、聽音樂、背誦古詩、講笑話等創設一種生動感人的情景,渲染氣氛,使學生產生共鳴,未入其文,先動其心,激勵學生進入新的教學情景。這種方式一般適用于抒情性文章的教學。教師用優美而充滿激情的語言營造情境,再現形象,必然會使學生的心靈產生震動,也必然會使他們體驗到審美的歡愉。
三、直接導入,開門見山
這種方法就是在文章的題目上做文章,分析標題含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方法,開門見山,簡潔明快,三言兩語直切正題。
四、溫故舊知,導入新知
用已知的知識作為鋪墊,促進新舊知識的延伸。這種方法注重知識銜接,一舉多得,極有實用價值。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語文課堂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提高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雖是短短的幾分鐘,引人入勝的導語卻如漁人手中的“綱”,總系全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治學生情操,給學生以知識和美的享受。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連云港市建寧小學)